申遺成功周年觀察:北京中軸線的保護、開放與新生

    2025-07-29 12: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李冬陽)

    申遺成功周年觀察:北京中軸線的保護、開放與新生

    2025年07月29日 12: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5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迎來一周年,“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一周年主會場活動”在鐘鼓樓廣場舉行,發布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果。包含《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2027年)》正式發布,《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叢書首次發布,《世界文化遺產——北京中軸線》特種郵票啟動發行,“北京中軸線保護志愿者招募行動”再啟程,而位于北京中軸線北端鐘鼓樓、南端永定門的兩塊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碑也同時揭幕亮相,接下來,北京中軸線的15處構成要素將陸續完成世界文化遺產標志牌安裝,不斷加強北京中軸線整體性、系統性保護。

    “就像人過生日,在一周年時間節點舉行慶祝活動,相當于在重要時間節點,讓大家重新聚焦到中軸線保護這件事情上。有助于我們回望這一年來大家繼續做的事情。”活動前夕,北京聯合大學北京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張勃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一年來,這條全長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的遺產點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申遺給它們帶來了什么?未來有什么計劃?

    變化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是一座里程碑,也是一個新起點。一年來,我覺得在很多方面都有所變化。”張勃認為,申遺成功,意味著中軸線身份發生巨大轉變。之前是文化遺產,現在有了世界文化遺產的身份,隨著這種身份的變化,相應的保護措施、保護條例因時而變,與時俱進。

    記者了解到,申遺成功后,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下設的中軸線申遺專項工作組調整為中軸線保護組,成員單位和工作規則也做了相應調整;同時完善了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協調機制,中軸線15個遺產構成要素管理單位的參與,央地協同,強化了北京中軸線整體性保護管理。在政策法規制定方面,對《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進行修改,明確北京中軸線作為世界遺產保護的要求,在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和闡釋展示、保護管理制度、保護對象等方面進行了完善性修改,修改后的《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于2025年5月公布實施。

    “我媽媽家住在永定門外,我住在西直門,所以每次回家看父母。我都是經過鐘鼓樓跨越整個中軸線,可以說中軸線的環境越來越優美了,越來越宜人了,越來越適合漫步。”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李亦農告訴記者,作為一名建筑師,她多次陪同朋友、專業人士及國內外友人參觀中軸線,見證其變化,如南中軸圍擋拆建后環境更佳,天橋在維護中煥然一新,箭樓前鎮水獸在考古工作者努力下重現于世,箭樓里舉辦正陽門歷史文化展及申遺文本展覽,讓公眾能眺望中軸線與北京,增強對城市的自豪感與熱愛。她認為中軸線申遺不僅關乎遺產保護與向世界宣告,更對城市建設與更新有積極作用,是展示與帶動城市提升的杰出案例。

    北京古建筑博物館文創“天宮藻井” (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對此,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館長薛儉也深有體會,申遺成功以后,先農壇發生了很大變化。有幾組數據可以說明,第一組數據是先后開放了神倉和慶成宮兩個區域,面積也從近6萬平米擴大到8萬平米,觀眾量大大提升,年觀眾量從12萬左右到現在的120多萬,上了一個數量級。“我覺得更主要的是申遺成功以后,它的影響力和知曉度,引起了更多觀眾對先農壇的關注。大家想看看先農壇是什么樣,看看古建筑博物館是什么樣。”薛儉說。

    第二組數據是關于文創產品開發。通過探索文創產品和授權社會力量參與開發,先農壇激發了博物館的文化創意活力,從2024年2月開辦的第一個文創空間到現在已經有四個文創空間,開發出了300多款文創產品,累計銷售了50多萬件,銷售金額達到了5400萬元。其中爆款“天宮藻井”銷售額達3000萬,占總銷售額三分之二。“我在博物館工作了20年,這是我沒想到的,這是趕上了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趕上了社會公眾對博物館的喜愛,同時也趕上了文創產品探索的新機制,更主要的是趕上了文物保護利用的新時代。”薛儉一口氣說了四個“趕上了”,“如果每個博物館有一款能夠出圈的文創產品,也是為經濟發展做出博物館貢獻。我覺得這是一年來值得我們欣慰的地方。”

    保護

    2024年10月,位于太廟西北角的非文物建筑完成騰退整治,拆除區域已變身為綠地,這是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后完成的第一個騰退整治項目。今年6月,位于西城區天橋地區的育才學校新址全面竣工,即將投入使用。隨著學校新址啟用、現址完成騰退,先農壇內壇的歷史格局將進一步得到恢復。在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的帶動下,核心區文物騰退保護利用工作持續推進,今年東城區的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孚王府等文物騰退項目相繼啟動簽約,那王府等已實現預約開放;位于西城區的北新華街近現代建筑已完成全部住戶騰退,醇親王府南府等騰退項目啟動簽約……

    “在遺產點開放的推動之下,整個北京老城有更多文化遺產開始騰退,向社會開放。這些點點滴滴的積累,對北京老城的整體保護,我覺得是非常有益的。”北京市規劃院名城所所長葉楠說,“通過帶動遺產周邊的環境提升,到達遺產的道路環境也隨之提升,整體上老城的環境也會提升,中軸線的整體價值也會更好地彰顯出來。”

    葉楠告訴記者,中軸線是由15處遺產點共同組成的一個組合體,所以在保護的整體性和系統性方面,他們做了很多的探索,所有的工作都是從系統性上考慮它的方方面面。不僅要考慮文物本身的本體建筑,還要考慮文物周邊的環境,包括樹木,周邊的老百姓,與城市的功能更好地協調,這些都是整體推進的方式。“這種整體性和系統性保護對于其他的遺產點、其他的世界遺產以及其他的文物,包括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都是非常重要、非常有價值的經驗。尤其是在城市生活的核心區域解決這些復雜要素,是一個非常好的典型范例。”

    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監測與保護平臺 中國經濟網記者成琪/攝

    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雖然無法保護其歷史上最真實的一面,但可以用現代技術延長其壽命,使其在不同時代發揮不同作用,更好地為人民所用。

    在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中國經濟網記者看到了一整面墻的實時動態大屏,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中心(北京世界文化遺產監測中心)遺產監測部主任周子予告訴記者,這是北京中軸線世界文化遺產監測與保護平臺。平臺于2023年底建成,主要是對北京中軸線15個遺產點進行監測。監測工作包括對北京中軸線紅色的核心區域的古建筑,以及中軸線綠色緩沖區域的周邊環境進行監測。“對于古建筑的監測,主要是對文物本體的病害情況進行監測,以達到保護的作用。緩沖區也會受影響,所以要對緩沖區的環境情況,比如說它的人口密度、車流量,還有氣象環境是否會對核心區產生影響,這些都是我們的監測范圍。”

    通過現場演示,記者注意到這個監測系統不僅可以對遺產要素的溫度、濕度、風力以及降水等氣象環境進行微環境監測,還可以對病蟲害、周邊環境等進行監測,任何變化都會通過傳輸信號傳輸到監測大屏上,監測信息不斷疊加。每年對中軸線上所有的監測數據進行匯總,形成一個監測報告。

    一年前平臺還開啟了中軸線“數字打更人”活動,一年來,吸引了700多位巡查志愿者、28000多名“數字打更人”、超過百萬名公眾參與者,上傳了8萬多條巡檢數據、16萬張巡檢照片,在北京中軸線開啟了一場“全民守護”的生動實踐。“志愿者們發現瓦面脫落,會拍照上傳。發現車輛不應該停留在這個中軸線古建筑周邊,也會拍照上傳。未來,平臺將繼續鼓勵更多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周子予說。

    發展

    北京中軸線始建于13世紀,成形于16世紀,見證了影響中國都城營建傳統兩千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也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都城中軸線,表達出中華文明所秉持的“中”“和”哲學理念,規劃格局整體展現出《考工記》所載“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傳統都城理想范式。

    “鐘鼓樓在中軸線上屬于面朝后市中市的部分,自古以來就是人民群眾活動比較熱鬧的地方。所以我們在鐘鼓樓之間做了一個接近100米長的跳房子,就好像在大地上畫了一個中軸線,里面充滿了數字,每個數字都和中軸線有關系。跳著跳著就學了中軸線的知識。”無同設計主持設計師吳桐說。

    跳房子 (受訪者吳桐供圖)

    作為一名設計師,吳桐認為中國文化完整且有合理有效的設計邏輯,團隊致力于猜出其中密碼,用科學方法淺顯解釋古老文化,降低文化門檻,通過寓教于樂、寓學于樂的方式傳承文化,如跳房子、聽見中軸聲音互動、超長剪紙地圖等藝術形式。

    現在圍繞中軸線構建了很多文旅新場景,如多條北京中軸線主題游徑、文化探訪線路、研學線路等。“行中軸、讀中國”文物主題游徑還入選2024年度優秀文物主題游徑十佳案例。同時依托北京中軸線等歷史文化遺跡,還挖掘培育特色活動場所,以文化賦能,培育中軸線上的“城市會客廳”。今年4月10日,首批17處北京文化論壇會客廳場地發布,其中10處位于北京中軸線遺產區和緩沖區范圍內,包括太廟、天壇、鐘鼓樓、先農壇慶成宮等。

    隨著越來越多游客走進北京中軸線上的景點、古建筑等,北京中軸線上的旅游服務措施將得到進一步升級。三年行動計劃提出,制定北京中軸線旅游服務發展專項行動計劃,實施可持續旅游管理措施。未來,北京還將加快推進首都功能核心區重點文物騰退,推動北京中軸線遺產點逐步恢復歷史格局,推進北京中軸線區域歷史環境保護和城市更新,推進北京中軸線相關水系、生態空間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

    葉楠指出,中軸線遺產點作為景區會面臨游客增加的壓力,需要平衡保護與開放,可以借助科技手段,更好地將遺產價值傳播到網上,以云傳播讓大家近距離感受中軸線的魅力,同時還可以在中軸線遺產旁的文化空間舉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這樣能將中軸線游客引流至遺產周邊區域進行分流,網上傳播也能更好支撐大家對中軸線的熱情。(中國經濟網記者 成琪)

    (責任編輯:李冬陽)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中文无码人妻有码人妻中文字幕| 人妻少妇精品无码专区动漫|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变态SM天堂无码专区| 亚洲一区精品无码|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虚拟VR | 少妇伦子伦精品无码STYLES|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色欲香天天综合网无码| 亚洲av日韩av高潮潮喷无码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图 | 无码专区中文字幕无码|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 国产精品热久久无码av|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无码人妻系列蜜桃| 中文字幕人妻在线视频不卡乱码 | 亚洲日韩VA无码中文字幕| 人妻无码αv中文字幕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大豆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体验|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 办公室丝袜激情无码播放|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 99久久无码一区人妻a黑|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av潮喷大喷水系列无码|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精品无码播放|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夜夜|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一区无码精品色| 亚洲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