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時打鐵、干農活、跑運輸,就是沒想到現在還能當上打鐵花演員。”談起村里發展文旅給自己帶來的角色變化,焦國太坦言“根本想不到”。現在,焦國太每天忙碌又充實——白天當保安,晚上做演員,除了打鐵花,他還會客串一些其他節目,“收入一年比一年高,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
從司徒村村民演繹的打鐵花背后的山西五千年文化,到保福村依托古院落資源探索“非遺+電商”融合發展,再到鐵佛寺的MR項目利用科技拓展文旅體驗——晉城的實踐表明,發展、建設鄉村沒有固定模式,立足當地資源、帶動群眾參與、堅持文化賦能,方能走出差異化、可持續的振興之路。
傳承文化,堅守實干,期待更多鄉村在“顏值”與“內涵”并重、文化與產業共興中,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