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大會(以下簡稱“文投會”)今日開幕。這是繼今年5月出臺六大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之后,廣東進一步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搭平臺、建渠道、聚資源、促融合,推動“政產學研金介用”聚力打造文化產業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重要舉措。本屆文投會以“為資金找項目,為項目找資金”為主題,將創新組織“1+8+N”系列活動,并創新采用“3+365”的辦會模式,力圖成為投資機構和文化企業的“超級聯系人”。
如果說第二十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是“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那么文投會將有望成為文化產業投資的風向標。透過文投會,我們能了解為何文化投資機構紛紛“向南看”,文化產業何以成為廣東經濟的“新磁極”。
新實效
助力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躍升
作為經濟第一大省,廣東的文化產業實力雄厚。20多年來,廣東文化產業一直領跑全國。其中,2024年,全省規模以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2.5萬億元,約占全國1/6;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日益壯大,文化新業態營業收入9150億元,增長10.5%,在數字創意、動漫游戲、網絡視聽、數字文化制造等領域形成較強競爭優勢。
“文化產業已成為廣東經濟的支柱產業。”廣州市社會科學院文化產業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李明充說。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也指出:“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正在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極。”
深厚的文化底蘊、強勁的市場活力、雄厚的科技實力、健全的產業體系,吸引大批優秀文化企業落戶廣東。如今,廣東已形成影視、動漫、游戲、電競等文化產業優勢集群,數字出版、動漫、音樂、游戲營收規模分別占全國的1/5、1/3、1/4和4/5。
2024年,廣東電影票房52.64億元、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全省動漫產值超過600億元、在冊的動漫關聯企業數量超過20萬家,游戲出海營收規模也達到423.6億元之多。
廣東文化產業的壯大,除了依托傳統產業、優勢產業的堅實基礎,也離不開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政策引導。
近年來,廣東加快發展壯大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廣東省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在2023年就實現了營業收入6233.38億元,提前完成2025年突破6200億元的目標任務。
今年2月,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提出,廣東要在人工智能、低空經濟、機器人等新賽道上競速爭先,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隨后,在嶺南數字創意大廈新基建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東向外界釋放加快發展數字文化產業的強烈信號,宣布將推出系列政策,支持培育產業生態集群,深挖嶺南文化富礦。
與此同時,全省上下緊鑼密鼓實施“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筑巢引鳳吸引有文化、善創意、懂產業的復合型人才,加快構筑“年輕態”數字文化創意新高地。
文博會一直被譽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5月22日,第二十一屆文博會開幕首日,廣東重磅發布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包”,一攬子推出87條政策措施,全力激活廣東文化產業市場潛力、投資熱力、人才引力。利亞德集團總裁、勵豐文化董事長袁波認為,“政策包”正在吸引更多企業投資粵港澳大灣區。
從2023年起,文投會于每年11月下旬如期舉行,圍繞“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引導金融賦能文化領域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在過往兩屆路演項目中,90%以上的項目將人工智能、機器人、AR/VR等新技術應用于文化領域的場景中,智譜華章、無問芯穹、影目科技等越來越多明星企業“被看見”。與此同時,《雄獅少年》《落凡塵》《黑神話:悟空》等強內容IP也成為文投會的投資重點。
在廣州易動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海明看來,文投會為文化企業、項目與投融資機構建立起高效且具實效的產融平臺,進一步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風向
文化與資本“雙向奔赴”
“我參加過兩次文投會,在推動科技與文化產業融合方面,廣東既有政策又有平臺,拿出了滿滿的誠意。”海通創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胡曙光感慨道。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報名參加本屆文投會的投資機構數量已超100家,較去年大幅增長。值得一提的是,報名機構中,管理資金規模在200億元以上的投資機構17家,包括中網投、高瓴資本等知名機構。除此之外,38位重量級嘉賓將參與大會主題演講、項目路演點評環節,讓文化與資本之間真正實現“雙向奔赴”。
“文化+科技”賽道尤其被投資機構看好。一直以來,文化產業投資多數聚焦影視、游戲、文創等領域,但廣東文化產業發展走出了一條自己的特色之路,文化領域成為科技應用的最佳試驗場之一。
本屆文投會征集到的項目主要集中在具身智能機器人、AR/VR/MR設備、AIGC內容生產、AI影視技術應用等領域,具有創新性強、成長性高的鮮明特征,獲得金融機構高度關注。“高瓴投資前兩屆只派代表來參會,今年將派業務團隊來看項目。”廣東省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會秘書長謝曉平介紹,文投會重點關注代表未來生活方式、未來生產方式的文化新業態。
粵港澳大灣區為文化企業成長提供了沃土。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領域的新質生產力優勢明顯,既有全球創新指數第一的“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也擁有齊全的產業門類和完整的產業鏈條,產業生態好、產業政策好。在這片沃土上,文化企業生存環境更優質,發展空間更廣闊:上兩屆文投會路演項目58個,意向投資金額總計約76億元,但會后一年內實際融資超過了95億元……智譜華章2023年參會前估值是35億元,2024年底投后估值是260億元;杰森動漫2024年參會前估值不足6億元,2025年6月橫店資本投后估值20億元,投資效果顯著。
新生態
推動文化產業從規模增長
向質量躍升轉型
近年來,廣東以文投會為支點,通過創新辦會模式、聚焦產業痛點、強化生態協同,成功搭建起“文化+科技”“文化+IP”“文化+出海”等多元融合的產業新生態,推動文化產業從規模增長向質量躍升轉型。
本屆文投會以“1+8+N”系列活動為核心架構,構建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8大投融資路演專場精準覆蓋文化科技、國潮IP、影視項目、港澳創投等關鍵賽道,N場配套活動涵蓋院士講堂、場景發布、智庫閉門會等多元形式,旨在“為資金找項目,為項目找資金”。經過層層篩選,今年將有60個優質項目登上路演舞臺,較去年增加150%,為投融資對接提供高質量標的。
本屆文投會創新采用“3+365”辦會模式,意味著文投會不再僅僅局限于3天的集中活動,而是通過常態化服務為投融雙方搭建長效橋梁。針對文化產業“投早投小”特點,文投會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創業大賽、全國游戲創作大賽等賽事,以及文博會等,構建“賽/展—對接—落地”全過程服務鏈條,助力初創企業和創新項目快速成長。該模式下,前兩屆大會路演項目投融資轉化率近50%,智譜華章、杰森動漫等企業通過文投會實現估值增長,充分印證了生態賦能的實效。
在產業生態構建上,文投會聚焦“文化+”多元融合,推動形成千億級產業集群。文化科技領域,谷東科技、云蝶科技等企業展示3D空間生成、AI大模型等前沿應用;國潮IP賽道,廣州十三行、承豐祥等品牌深耕傳統文化創新,推動非遺技藝市場化;文化出海板塊,通過專場路演對接港澳及海外資源,港交所、國泰海通等機構提供專業服務,助力粵產文化IP走向全球。同時,文投會聯動80余家投資機構,為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帶來技術、渠道、場景等全方位賦能,如上海建為歷保通過文投會對接游戲公司,成功拓展數字創意新業務。文投會的持續發力,讓廣東“文化+”產業生態愈發成熟。從項目孵化到資金對接,從技術落地到市場拓展,從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完整的產業服務鏈條正加速形成。分析人士指出,隨著“3+365”模式的深化推進,文投會將持續激活文化產業新質生產力,助力廣東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大灣區建設世界級文化產業集群注入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