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鐵路發布一組數據:今年1至10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39.5億人次,同比增長6.4%,再創歷史同期新高!亮眼成績的背后 ,不僅凸顯了“流動中國”的澎湃活力,更折射出鐵路系統在服務民生福祉、賦能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擔當與強勁動能。
票價讓利,為經濟循環添動能。近年來,鐵路部門緊扣市場需求導向,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發展理念,以惠民生為根基:對全國130余條高鐵線路的1300余趟動車組列車票價加大打折優惠讓利,最低票價實行4折優惠;更推出老年和青年旅客積分升級服務,優化學生票使用規則,讓學生群體可享“折上折”優惠等等,以實打實的讓利舉措為經濟循環注入強勁動能,助力經濟持續回升向好。
運能躍升強支撐,產品多元促消費。今年以來,鐵路部門科學統籌高速鐵路與普速鐵路資源,動態優化調整列車運行圖,實現“一日一圖”,讓運力投放更精準、旅客出行更高效。積極深化“鐵路+旅游”融合發展,推出親子游、紅色游、康養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列車和銀發專列,為旅客提供多樣化的出行選擇和高品質的旅行體驗,1至10月全國鐵路累計開行旅游列車2049列、同比增長28.1%。同時定制化開行“歌迷專列”“球迷專列”“研學專列”等,精準對接各地賽事、展會、文藝演出活動安排,讓旅客“觀賽觀展、賞藝打卡”出行更順暢。這些舉措既激活了沿線文旅的消費潛力,又暢通了區域人員流動與經濟循環,為各地服務消費提質升級注入持續動力。
服務升級,從“走得了”邁向“走得好”。39.5億人次數字的背后,是鐵路發展的飛速跨越,如今的鐵路出行,早已從“能走就行”轉向“走得舒心”:“輕裝行”服務讓行李先行,游客落地即享輕松旅程;高鐵寵物托運試點覆蓋40站,“毛孩子”也能安心同行;更令人動容的是,那些穿行在偏遠山區的公益性“慢火車”依然穩穩運行,雖然速度不快,卻是當地群眾求學、就醫、趕集的“民生專線”。鐵路發展的每一步,都緊扣人民群眾對美好出行的向往;每一次服務升級,都是對“人民鐵路為人民”理念的生動詮釋,當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鐵路出行,不僅僅是因為它的安全、準時、便捷,更是因為它傳遞出的那份尊重與溫度。
未來,隨著更多新線建成、技術創新,鐵路部門必將以更強的運力,更暖的服務、更廣的連接,繼續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在這條縱橫萬里的鋼鐵脈絡上,奔跑的不只是風馳電掣的列車,更有“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初心與溫度。(劉駱賢)
(責任編輯:佟明彪)
手機看中經
經濟日報微信
中經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