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兩列電商班列分別從廣州國際港站和長沙北站同時發出,標志著粵湘雙向電商班列正式投入運營。這不僅是兩地物流通道的又一次升級,更是區域經濟協同發展邁向新階段的重要標志。
綠色筑基,構造低碳物流新范式。班列全程采用電氣化運輸,據測算,其單位貨物運輸碳排放僅為公路運輸的1/3。除了直接的排放優勢,班列創新采用“鐵路干線+新能源配送”接駁模式,構建全程低碳物流體系。這一模式既契合國家“雙碳”目標要求,也為企業踐行ESG理念提供了實踐路徑。通過規模化運輸與智能調度,班列在降低環境影響的同時,實現運營成本的優化,為現代物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參考。
智慧賦能,打造高效運營新標桿。班列采用創新的“客車化”運營模式,實行“定點、定線、定車次、定時、定價”的五定服務標準,時速可達120公里,有效保障運輸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據報道,每個40英尺集裝箱運輸成本較公路降低約10%,并通過“一口價”政策規避旺季價格波動風險。依托智能倉儲系統和全程可視化監控,班列實現從集貨、運輸到倉儲、分撥的全鏈條無縫銜接,貨損率控制在0.1%以內,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產業協同,開啟區域共贏新格局。粵港澳大灣區完善的制造業體系與華中地區的產業基礎、資源優勢,通過這條物流通道實現高效對接。以湖南攀達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為例,在使用新的物流服務后,其運輸時間縮短一半以上,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湖南制造、灣區應用”的產業協作模式正在成為現實,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班列實現生產環節的優化布局,在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加快市場響應速度。
通道升級,拓展對外開放新空間。湘粵班列已成為國家多式聯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條連接長江中游城市群與珠三角核心區的物流大動脈,形成高效的“華中-粵港澳大灣區”電商物流主通道。通過連接大灣區港口群,班列構建起通往東南亞等地的跨境物流組合方案,為打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支撐。
面向未來,共繪物流發展新藍圖。通過引入更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和人工智能算法,湘粵班列將實現更精準的運力調配、更高效的能源利用。從運輸工具的電氣化到包裝材料的環保化,班列正系統性地優化全鏈條碳足跡,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的綠色物流體系。
一道橫空貫南疆,物換星移氣象新。隨著運營網絡的持續拓展和完善,這條連接南北的物流大通道正展現出強大的生機與活力。在鐵路現代化建設征程中,湘粵班列作為先行者,正以綠色與智慧的雙重優勢,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共同譜寫湘粵共贏的嶄新篇章。(李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