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杜雨萌)11月21日,我國核能工業供汽“和氣一號”迎來雙喜臨門:其一,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核集團”)在京發布全國首個核能工業供汽碳足跡因子測算體系,相當于給每千克核能蒸汽都辦了張“綠色身份證”,精準計算出它從海水變工業蒸汽全生命周期、全生產流程的碳排放,填補了國內外行業空白,有助于提升中國產品綠色競爭力;其二,我國第二個投產的核能工業供汽項目——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海南核電“和氣一號”也同步向中核產業合作示范區穩定供汽。
“和氣一號”相關成果的發布和新項目投產,標志著我國核能綜合利用從技術示范邁入標準化、規模化新階段,構建起“熱電聯產”的綠色生態鏈,其成果將進一步向長三角、粵港澳工業集群復制推廣,為我國“雙碳”戰略提供可量化、可復制的核能解決方案,彰顯大國重器的綠色擔當。
時間拉回至2024年6月19日,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能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核電”)投資控股的田灣核電基地的“和氣一號”核能工業供汽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本次發布以該項目投產一周年為核算周期,按照國內國際產品碳足跡量化標準進行測算。
數據顯示,核能工業供汽碳足跡是燃煤熱電聯產蒸汽的1/600,是天然氣熱電聯產蒸汽的1/100;核能供汽比核電減排效果更顯著,比化工蒸汽低碳優勢更突出,比天然氣和氫氣更綠色。
作為全國首個工業用途核能供汽示范項目,田灣核電基地的“和氣一號”核能工業供汽項目已穩定供汽超一年,累計為連云港石化產業基地提供480萬噸工業蒸汽,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40萬噸,等效減排二氧化碳107萬噸、二氧化硫184噸、氮氧化物263噸,同時每年可為石化基地節省70多萬噸碳排放指標,為地方打造萬億級石化產業集群、實施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作為核能技術與產業需求深度融合的又一示范項目,海南核電“和氣一號”項目依托其1號、2號機組,最大供汽能力為每小時50噸,為園區企業生產運營提供安全穩定、清潔低碳的能源保障。
我國日前公布的《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中明確,核電是優質高效的清潔能源,中國始終堅持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發展核電,推動核能在清潔供暖、工業供熱、海水淡化等領域的利用。
一直以來,中核集團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發揮清潔能源主力軍作用。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中核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核電已擁有在運機組26臺,在建及核準待建機組19臺,總裝機容量4685.90萬千瓦。2024年有22臺機組WANO綜合指數滿分,平均分達到了99.13分,清潔低碳能源發電量2163.49億千瓦時,截至2025年9月30日,上網電量為1740.9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20%,為實現“雙碳”目標提供穩定可靠支撐。
除此以外,中核集團還積極推動區域供暖、工業供汽/供冷、海水淡化、核能制氫、同位素生產等核能綜合利用。
例如,全球首個高溫氣冷堆與壓水堆耦合工業供汽項目“江蘇徐圩核能供熱廠”已通過國務院核準;福清核電藍色產業園供汽項目已開工建設;漳州能源等單位也積極開展調研論證,為下一步開展核能供汽項目工作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