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據不管理、無數據不決策、無數據不運營。”這條看似互聯網企業常喊的口號,卻張貼在貴州貴定縣群山深處的一家刺梨加工廠里。
刺梨是生長在我國西南地區的一種野果,后經人工培育、大面積種植,現已成為貴州最有特色的“土特產”之一。
走進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廠,機械臂精準而高效地進行灌裝與碼垛,全國銷售數據和客戶畫像在工廠內的實時數據看板上一“幕”了然。
“前幾年,感覺人工智能數字化時代到來了,科技創新肯定是一個趨勢。”公司董事長黃訓才介紹,早在2021年,企業就啟動了數字化、智能化5G智慧工廠建設,把5G技術、物聯網技術與地方特色刺梨產業相“嫁接”。
田間地頭,是數智化接入的第一站。在該企業的1萬余畝自有刺梨種植基地里,農業物聯網操作系統實時監控種植環境相關數據,聯動水肥一體化系統進行自動灑水、異常報警。收果數據的統計分析,能夠根據果農歷史畝產數據確保鮮果收購的質和量。
在生產端,數智化管理則“易如反掌”。智慧工廠里布滿的近萬個物聯網元器件,覆蓋工廠內清洗、壓榨、罐裝、貯存各生產流程和物流等環節,前端獲得的數據集成到云端智慧平臺后,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5G智慧工廠廠長王海打開手機上的App就可以實時監控設備狀態,進行預測性維護。
“以前設備壞了才修,現在系統提前反饋異常,可以‘未病’先治。”王海說,“數智化不僅讓我們的生產效率提升20%,更通過對水電能耗、物料消耗的精細化管理,顯著降低了運營成本。目前我們綜合制造成本壓縮了3%至5%,能耗降低了25%。”
數智化帶來的輻射效應也跨出工廠圍墻。“通過我們的系統,消費者能知道手里的刺梨汁來自哪批刺梨,又是怎么送到家的。”王海介紹,區塊鏈技術也融合到種植、生產、物流全流程,產品溯源透明化不僅保障了原料的品質與安全,也建立了與消費者間的信任。
在加工廠內記者看到,企業自主搭建的智能實時數據看板,將市場端的用戶反饋與需求,直接傳導至種植與生產端,從而能更敏捷地響應市場變化。“我們訂單響應周期比數智化改造前縮短了30%,市場覆蓋率擴大了30%。”王海說。
管理、決策、運營從“憑感覺”轉向“靠數據”,這條高效、透明的數智化產業鏈,最終凝聚成企業年產值突破4億元的成果。今年4月,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又投入1億元,計劃打造刺梨行業的工業物聯網平臺,新建設的“數智工廠2.0”將實現90%以上設備物聯網接入、關鍵工藝點100%實時監控,建成后產能實現倍增。
貴州山王果健康實業有限公司的數字化探索并非孤例,而是貴州大山里刺梨產業智慧化發展的一個縮影,不少企業在貴州深山里開啟了數智化轉型。
貴州省刺梨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謝國芳介紹,當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轉化為實在的收益,頭部企業們有了更充足的底氣跳出“價格戰”而投身“價值戰”,不再只是簡單地榨取刺梨果汁,而是能夠加大研發投入精準地“雕琢”產品,最終生產出口感醇和、營養成分更易被人體吸收的高品質刺梨汁和其他高附加值產品,讓刺梨實現從“土特產”到“金果子”的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