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一個重要提法。當前,我國數智供應鏈發展迅速,其以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為核心技術支撐,實現從生產制造到終端消費的全鏈路數智化協同,為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
我國數智供應鏈建設正駛入創新突破、深度融合的快車道。在數智賦能方面,供應鏈正經歷從局部數字化到全域集成的轉變,實現全鏈路的數字化映射、智能化決策與可視化管控的一體聯動。至2024年,我國輕工業企業關鍵環節的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的普及率高達84.9%,相當一部分企業實現網絡化協同,充分體現了數智技術對產業基層細胞的滲透與重塑能力。產業協同方面,供應鏈優化的焦點已從企業內部優化擴展到跨組織、跨產業的生態互聯。在價值重塑方面,供應鏈的核心目標已超越單一的成本控制,轉向更全面的“降本、增效、提質、韌性、綠色”多維價值創造。
我國數智供應鏈仍然面臨一些短板。戰略協同方面,存在架構彈性不足與資源錯配困境,部分企業融入數智供應鏈的戰略管理能力亟待加強,戰略性資源配置還需優化。數據治理方面,數據有效管理與利用的標準化程度較低,跨境供應鏈數據流動面臨多重合規約束。技術賦能方面,存在融合性生態缺失與創新適配矛盾,供應鏈的數智技術嵌入、智慧應用場景落地受到技術整合困難、技術轉化效率不足等約束。生態互聯方面,存在聯通基座碎片化與協同成本高企問題。接下來,要有針對性地解決。
一方面,創新智能治理協同機制,筑牢數據安全防御體系。建立國家級數智供應鏈中樞平臺,完善跨部門、多主體的技術攻關、場景創新與生態培育的協同機制。確定算力基座強化、產業級算法迭代、數字孿生融合等攻堅方向,推動基礎技術協議開源共享,構建兼容物流機器人、智能倉儲等多元化場景的彈性化技術架構。建立智能中樞,實現供應鏈數據的智能管控,集成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技術,形成覆蓋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的多級數據關系圖譜。部署數據安全防御系統性架構,滿足庫存共享、產能協同等業務場景的數據安全需求。
另一方面,培育融合性組件生態,建設數字走廊互聯基座。以數智供應鏈創新聯合體為載體,串聯上下游企業、科研院所及算力服務商,聚焦智能調度算法、倉儲數字孿生等技術領域,建立基于動態需求響應的技術適配度評估體系。通過物流大腦系統、智能補貨引擎等技術模塊的標準化封裝,構建跨行業可遷移的智慧物流方案庫,全面打通技術創新與供應鏈運營的價值閉環。優化區塊鏈驅動的跨境標準互認機制,開發智能合約賦能的動態標準對齊策略。打造跨境數字孿生走廊,構建支持實時關稅計算、智能清關決策的全球供應鏈數字基座。部署產業數智供應鏈服務中臺,聚合跨境金融、智能稅務、ESG合規等全鏈條服務要素,形成數智技術驅動的數字生態賦能體系。(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孫 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