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萬晨曦
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截至11月25日,電解液均價已達54250元/噸,而今年年初價格約為19400元/噸;核心原材料六氟磷酸鋰漲勢更為迅猛,從7月份約49300元/噸的低點飆升至11月25日的160500元/噸(均價)。在價格飆升的同時,頭部電解液企業訂單火爆,批量斬獲長協大單,其中部分企業訂單更是排至2028年。
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電解液行業量價齊升格局的形成,核心是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產業雙輪驅動下的需求爆發,疊加供給端核心材料擴產滯后、行業集中度提升后的有效供給收縮,多重因素共同催生了行業歷史性機遇。在此背景下,產業鏈企業正通過技術升級、產能布局與戰略合作多維發力,在把握機遇的同時積極應對行業變革帶來的挑戰。
11月份以來,電解液行業持續復蘇,頭部企業大額長協訂單密集落地。例如,作為電解液龍頭企業,廣州天賜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1月6日分別與合肥國軒高科動力能源有限公司、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簽訂訂單,兩份重大訂單的電解液產品總需求量高達159.5萬噸,供貨周期均覆蓋2026年至2028年。11月10日,山東海科新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新源”)與香河昆侖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昆侖新材”)簽署《戰略合作暨原材料供貨協議》,自2026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止,昆侖新材向海科新源購買電解液溶劑預計59.62萬噸,鎖定長期供應關系。
“供給側結構性優化與需求端爆發式增長,是推動電解液行業量價齊升的核心力量。”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去數年電解液行業持續低迷,缺乏成本控制能力與核心技術的中小廠商加速退出,市場份額向頭部企業集中;而頭部企業基于行業周期判斷,此前產能投放趨于審慎,未盲目擴產,導致行業有效供給持續收縮,難以匹配當下激增的市場需求。”
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幾年新能源汽車仍將是電解液市場增長的主要動力,同時eVTOL、人形機器人等新興應用場景加速落地,催生出對“高倍率、輕量化、長循環”電解液的定制化需求。
近一個月來,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電解液產業鏈企業的價格調整計劃、成本管控成效及產能布局規劃受到廣泛關注,相關提問已超150條。
例如,海科新源11月25日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最近簽署的兩個長協單有效期為3年,實際采購數量、產品規格及價格將以雙方后續簽署的具體訂單為準。且價格將根據市場供需、原材料成本及行業競爭環境等因素動態協商確定。公司會積極通過技術改造、研發升級等方式,確保穩定的供應能力,為客戶與股東創造長期回報。
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通過投資江西石磊氟材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石磊氟材料”)完成對六氟磷酸鋰的布局。“石磊氟材料現有六氟磷酸鋰產能為2.4萬噸/年,當前我公司六氟磷酸鋰整體自供比例為50%至70%,這一體量能夠較好地滿足公司現階段電解液生產的主要需求,剩余部分通過與長期合作伙伴采購補充,既保障了供應鏈穩定性,也實現了成本優化,便于靈活應對市場波動。”
北京科方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研究負責人張新原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電解液市場需求激增的機遇下,頭部企業需多維發力:產能端錨定供需缺口,通過新建基地、技改擴產優化布局,保障長協交付并放大規模成本優勢;技術端深耕高端配方研發,深化產學研協同,攻克核心材料自供難題,筑牢技術壁壘;市場端綁定下游龍頭,以多元合作鞏固存量,加速海外布局搶抓增量。
(責任編輯:王婉瑩)
手機看中經
經濟日報微信
中經網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