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李寧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8日訊(記者 施曉娟)7月18日,在2025餐飲業食品安全創新實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李寧圍繞“健康中國建設與我國餐飲業健康發展”主題展開演講,將重點放在“三減”(減鹽、減油、減糖)這一關鍵話題上,深入剖析其對于餐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意義。
李寧指出,“三減”政策的出臺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全球范圍內非傳染性慢病發病率不斷上升的嚴峻現實,其中,過量攝入鹽、油、糖被公認為是導致這些慢病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的相關數據也顯示,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正呈顯著上升趨勢,非傳染性慢病導致的死亡比例也在持續攀升。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慢病行動防治計劃”,以及我國推出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都對“三減”提出了明確要求,并設定了到2030年的具體目標。
談及餐飲業在“三減”中的角色,李寧表示,國民營養計劃、合理膳食行動等政策對餐飲業健康發展提出了諸多具體要求,比如鼓勵食堂和餐廳配備營養師、制定集體供餐單位營養操作規范等。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餐飲食品營養標識指南、營養健康食堂建設指南,以及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從不同維度為餐飲業踐行“三減”提供了清晰指引。
對于“三減”的實施現狀,李寧進行了詳細分析。他指出,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開展的相關攝入量評估顯示,目前糖的總體平均攝入量尚在合理范圍,但兒童青少年等重點人群仍需關注;鹽的攝入量則遠超推薦值,情況不容樂觀;油的攝入量也超過了健康合理膳食的要求。同時,他還分析了油、鹽、糖的主要來源,并強調“三減”是一項長期工作,必須循序漸進,不能搞一刀切。
李寧進一步表示,“三減”的推進需要全社會共同發力。政策層面應加強引導和支持,行業自身要處理好美味與營養健康的關系,加強餐飲科技創新、補足營養專業人才短板。此外,還要加強食物教育,讓每個人都樹立起自身是健康第一責任人的意識,通過各方協同,共同推動“三減”工作落到實處,助力餐飲業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