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波
在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當下,餐飲同質化問題愈發顯著,“內卷”現象也愈演愈烈。例如,走進餐館,隨處可見酸菜魚;打開外賣平臺,滿屏皆是手打檸檬茶。不少餐飲企業選擇下調價格以應對激烈的競爭。低價雖然在短期內能夠提升客流和營收,但長期來看,降價可能導致利潤下滑、食品安全隱患、品牌價值受損以及顧客體驗下降。
當前,消費者需求正出現顯著轉變,更加注重品質化、個性化和多樣化。餐飲企業不妨調整策略,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轉向內功修煉,著重在提升產品品質、創新消費場景、優化顧客體驗等方面深耕細作,探索差異化競爭新路徑。
把控餐飲產品品質的生命線,筑牢差異化發展根基。餐飲企業應全力構建全鏈條品質監管體系,確保食材安全。同時,提升規模化、智能化、集約化、綠色化發展水平,推動品種創新和加工升級,將營養元素嵌入食物供應鏈前端,實現從“吃得飽”“吃得好”到“吃得健康”的價值躍遷。
強化餐飲消費場景創新,深度挖掘差異化發展的空間價值。消費場景的本質是消費者情感需求的具象化表達。餐飲企業應積極突破傳統商業模式,深化線上線下、商旅文體健等多業態消費融合,充分利用區位、自然和產業優勢,積極融入國潮、新奇、時尚等創新元素,推動“物理空間”向“情感空間”轉變,以滿足消費者對獨特體驗和情感表達的需求。
擴大優質餐飲服務供給,提供多元化選擇。餐飲企業應積極發展“數字+餐飲”模式,推動服務流程智能化升級。在提升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效率基礎上,讓消費者身臨其境感受美食制作過程或深入體驗美食文化,實現從標準化服務到個性化共鳴的轉變。此外,餐飲企業還應進一步優化消費投訴處理流程,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
(責任編輯:李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