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津區素有“中國民營經濟搖籃”美譽。如今,新津的產業門類日漸豐富,如綠色食品、新能源、軌道交通等,其中,綠色食品產業規模已連續兩年居于成都首位。
新津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何貞告訴記者:“發展綠色食品產業對保護生態環境、服務鄉村振興、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和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早上上班時走進園區,面包和蛋糕的香味彌漫在空氣中,十分香甜。新津區按照優存量、育增量、謀新量進行布局,已在新津區健康食品產業園形成綠色食品產業“一核三區”的空間發展格局。“‘一核’指的是位于健康食品產業園核心區域的科創核,集創新孵化、中試小試、檢驗檢測等功能于一體。‘三區’則分別是依托現有企業進行產品創新、功能突破的存量提質區,圍繞主攻產業領域承接重點項目的重點集聚區,為遠期項目承接留足空間的未來拓展區。”據何貞介紹,今年新津區健康食品企業數量已突破100家,年底產值將突破200億元。
全鏈條發展是良好產業生態的重要一環。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農家小酥肉在新津的本地化配套率達90%。從豬肉到食用油、面粉等,再到冷鏈運輸環節,一套高效配套的產業鏈已成熟運行多年。
“制作雞蛋干時分離出來的蛋清,能不能用于小酥肉的制作?我們和美好食品正在洽談。”四川沈師傅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沈強對于與10分鐘車程外的企業達成合作很感興趣。
作為一家雞蛋干銷量居全國前列的企業,沈師傅食品每年消耗近3億枚雞蛋。為實現液蛋就近供應,沈師傅食品與四川厚全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共建四川厚傅食品有限公司。兩家公司共用一棟辦公樓,生產線僅隔一條6米的作業通道,一條57米長的液蛋輸送管線把液蛋生產線和雞蛋干生產線串聯起來,每噸雞蛋能節約原料冷鏈物流成本約50元。
一手抓延鏈補鏈,一手抓科研創新,新津的綠色食品企業正加速升級。
如今,沈師傅食品與四川農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共建科研平臺,聯合優化37道生產工藝,參與制定行業標準。
今年7月,中糧集團自主研發的D-阿洛酮糖通過國家新食品原料評審。“這款產品不僅填補了國內高端功能糖市場的空白,還打破了生物制造領域相關技術壟斷。”中糧生化(成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含介紹,該產品已在新津生產上市。
11月20日,四川省健康食品產業園在新津區正式開園,著力推動企業數量能級、產業規模質效“雙提升”,努力構建四川省產業規模大、創新能力強、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健康食品產業園。
隨著越來越多綠色食品企業落戶新津,當地全方位陪伴、全周期護航的企業服務體系展現出優勢。新津搭建健康食品科技創新中心,共招引入駐實體創新平臺4個,為企業提供研發、工藝升級等服務,園區內聯合實驗室則由四川省輕工業研究設計院與30多家小微企業共同組建,可提供從原材料到成品的一站式、全鏈條檢測服務。
從民營經濟的“搖籃”到產業發展的高地,新津區歷來把深入實施營商環境提升行動放在首要位置。按照“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的原則,自2024年以來,新津已舉辦政商懇談會16次,解決企業訴求190余個,兌現各類惠企資金1.6億元,惠及企業300余家。(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劉 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