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從江蘇省蘇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近幾年,蘇州市市場監管部門以全鏈條監管為核心,以政策賦能為支撐,以精準服務為抓手,打出一套監管有溫度、服務有力度、產業有活力的組合拳,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讓消費者吃得安心、選得省心、嘗得暖心。截至目前,蘇州市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已超20萬家,年產值突破900億元。
政策領航
讓消費者吃得放心
從車間到餐桌,每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這一監管準則的最終落腳點是讓消費者每一口都吃得放心。今年5月,蘇州市在江蘇省率先發布《關于進一步強化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10項舉措從原料采購到終端銷售全環節發力,為食品產業發展指明方向,消除消費者常見顧慮。
蘇州市市場監管局積極運用食品安全、質量標準等職能工具箱,為產業發展提供立體賦能。昆山市張浦鎮作為蘇州首個市場監管全鏈賦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試點鎮,積極探索監管與服務深度融合的新路徑,推出許可審查便利化等5項惠企舉措,設立許可服務專窗,為企業發展打通綠色通道,通過嚴格準入標準把好源頭關。
服務提速
讓消費者吃得多樣
“‘五一’假期營業額達200萬元,日均客流4萬人次,這波流量是消費者的信任,更離不開監管部門的服務。”萊卡爾(太倉)烘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林洋感慨道。今年“五一”假期前,該公司的烘焙城堡項目需同步辦理食品經營許可新增和生產許可變更,太倉市市場監管局緊急協調專家資源,將審批提速50%,讓企業趕上節日消費旺季,消費者也得以在假期嘗鮮特色烘焙產品。
這樣的加速度在蘇州市多點開花。相城區針對商業綜合體推出提前指導、提前審圖、提前核查服務,讓商場里的餐廳、便利店更快開業,消費者逛街時不用再跑空;蘇州工業園區中小型餐飲在線核查系統讓中小餐館更快合規經營,消費者能吃到放心的家常菜;姑蘇區對采芝齋、黃天源等老字號的升級指導,讓消費者嘗到老味道的同時多了份品質保障。如今,這些老字號不僅保留了傳統蘇式糕點的香甜,生產環境、衛生標準也更達標,不少年輕消費者開始回購祖輩愛吃的老牌子。
精準幫扶
讓消費者買得安心
相比大企業,小微食品企業是消費者日常采購的重要選擇,也是監管重點。蘇州市市場監管部門針對小微企業質量管理薄弱的問題,推出閉環幫扶服務。張家港市市場監管部門首創“觸發+穿透式”幫扶機制,通過對相關經營主體開展多輪深度診斷,整合形成問題、任務、成因、整改、成效5張清單,精準推動問題解決,目前已幫助企業整改安全隱患46項。
張家港市市場監管局還推動3家小微食品企業進入大型商超供應商名錄,幫企業拓寬銷路,讓消費者在大型商超就能買到本地特色食品;昆山市的“你送我檢”免費服務,讓小微企業產品質量更有保障,消費者購買本地零食、土特產時多了份放心。
政企協同
幫消費者選得省心
看到“蘇州制造”“江蘇精品”標識,就知道品質靠譜。越來越多消費者形成這樣的共識,離不開監管部門推動的標準建設與品牌培育。常熟市針對鴨血糯制定團體標準,解決了消費者買不到正宗鴨血糯、擔心以次充好的問題,統一的品質標準讓傳統食材成為餐桌上的放心選擇。張家港市市場監管局出臺散裝食用油脂運輸標準,填補了該領域監管空白,讓消費者買到的食用油更安全。
品牌培育方面,“桃源黃酒”申報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消費者能輕松識別正宗蘇派黃酒;微康益生菌、庫德士巧克力獲評“蘇州制造”,金利油脂、佳禾食品獲評“江蘇精品”,這些榮譽背后都是產品品質的提升,也讓消費者通過品牌標識就能快速鎖定優質產品。
從規范食品標簽到守護老字號風味,從幫扶小微企業到培育優質品牌,蘇州以全鏈條監管守住食品安全底線,以全方位服務激發產業發展活力,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放心,也讓食品產業成為城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