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監管總局25日召開“開展全鏈條抽檢 強化全鏈條監管”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以來食品安全抽檢總體最新情況和監管相關舉措。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孫會川介紹,截至11月中旬,今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完成食品安全抽檢570.26萬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15.6萬批次,不合格率為2.74%;完成風險監測23.44萬批次,檢出問題樣品1.02萬批次,風險發現率4.36%。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濫用、微生物污染等方面。
市場監管總局還通報了一起摻雜摻假食用油典型案例。
市場監管部門抽檢發現,重慶五鼎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純芝麻油脂肪酸組成異常。經查,該企業存在的主要違法行為包括:一是在生產的純芝麻油中摻有廉價的大豆油和棉籽油。二是生產的食用植物調和油違規添加香精,標簽未如實標識成分比例,未注明使用的大豆油原料為轉基因食品。三是香辛料調味油添加了香精,但未在配料表中標注,且未如實標注壓榨工藝。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對該企業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罰沒2000余萬元;對企業主管人員龍某實施五年行業禁入,并處罰款5萬余元。
“食用植物油中摻雜其他油脂,有的號稱是特級初榨橄欖油,其實里面混入了一定比例的大豆油、玉米油。肉及肉制品中摻雜其他動物源性物質,有的號稱是羊肉卷,其實里面摻了鴨肉等,這類食品安全問題,受到社會廣泛關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孫會川介紹,要全面解決這些問題,檢測技術是突破口,但是放眼全球,目前各國都還沒有研發出比較成熟有效的定量檢測方案。市場監管部門專門采取“揭榜掛帥”的做法,調度全社會優勢的科研力量,來組織開展科技攻關。目前已收到了近百項申報材料,有望在檢測技術上實現突破。新華社 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