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夜幕降臨,海河東岸漸次點亮,位于天津市河東區棉3創意街區的梧桐巷內,游人如織。3公里外,金阜碼頭對面,由“一熱電(天津第一熱電廠)”老廠房煥新改造的金茂匯購物中心迎來晚間客流高峰。不遠處,天津火車站開啟燈光秀,吸引海內外賓朋駐足觀賞。
當前,河東區正以8.28公里海河沿線資源為載體,著力打造“水、岸、場、橋”沉浸式文旅消費場景,積極構建“夜河東”地標性集聚區,加快建設海河東岸新消費走廊。“海河是天津的母親河,沿線匯聚了豐富的文旅資源和發展要素。”河東區委書記周波說。
提升沉浸感
海河東岸,商業綜合體不再只是單純的購物場所,更是充滿煙火氣與沉浸感的休閑空間。天津嘉里匯購物中心前,騎行愛好者整裝待發;中海俄歐風情街上,異域舞蹈精彩上演;商場內外,涌動的人流映照消費活力。多元場景融合,正構建起“商業+社交+文化”的夜間消費生態。
天津嘉里匯購物中心的一家咖啡店里,剛參加完夜跑的天津市民單良說:“吹著晚風跑步特別舒服,結束后大家常去商場歇腳,聊聊跑步心得,再逛逛商場,很有意思。”
鄰近海河,嘉里匯前風景秀麗,不少夜跑愛好者喜歡從這里開始沿河跑步。天津嘉里匯市場部經理呂金說,運動社群就像一條紐帶,把運動、社交、消費串聯起來。除了吸引夜跑愛好者前往購物,騎行活動也為這家商業綜合體帶來更多客流量。
“今天的路線從嘉里匯出發,途中會經過不少紅色景點。”傍晚,“保持振奮”社群騎行領隊張航正為騎友們講解路線圖。全民運動的風潮有效帶動了消費。“今年6月份以來,運動品類門店的銷售額上升不少,餐飲區域晚間客流量明顯增長,餐飲商戶反饋,運動后的客群消費意愿更強。”呂金說。
在河東區,夜經濟地標還有中海俄歐風情街的喀秋莎餐廳。每逢周末,晚間的餐廳幾近滿座,“喀秋莎”還在負一層新開設了音樂餐吧,不少顧客在一樓用完餐喜歡到樓下的餐吧聽民謠、品嘗格瓦斯。“暑期游客較往年更多,尤其臨近周末時預訂電話明顯增加。”喀秋莎餐廳總經理李紅說,具有文化沉浸感的餐廳更受游客青睞,不少俄羅斯游客稱贊食物很有味道,每當有游客詢問天津有哪些好玩好逛的地點,餐廳工作人員都會推薦他們到海河看夜景。
豐富夜消費
“今年春季,金阜碼頭和金茂匯推出‘水岸聯動’專屬優惠,游客憑金阜碼頭游船票根即可兌換金茂匯購物福利。”天津市河東區文旅局局長郭琪瑩介紹,這一舉措有效打通了水岸消費場景,進一步激活了商場和游船的雙向客流。活動期間,金茂匯客流量增長明顯,夜間與周末時段人氣尤旺。
在海河東岸的商業綜合體金茂匯購物中心,幕墻上閃動著燈光,游船碼頭的汽笛聲由近及遠。“岸上品佳肴、游船賞河景”的聯動模式,讓夜間消費從固定場所延伸為流動體驗。“您看碼頭那艘剛靠岸的船,游客手里還晃動著打開閃光燈的手機。”金阜碼頭工作人員張雪蕾指著泊岸的游船介紹,今年暑期推出的清吧音樂航班,已成為海河夜游的新亮點。
“自清吧音樂航班推出以來,截至8月底已經接待游客近1.9萬人次。從金阜碼頭下船的游客,通常喜歡到一路之隔的金茂匯轉轉。”天津津旅海河游船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經理孫子碩說。被岸上的燈火吸引,來自石家莊的游客李文鳳從游船上下來,奔向碼頭對面的金茂匯購物中心。“聽說這座建筑很有歷史,特意帶孩子來看看,逛逛商場,聽聽故事。”
在河東區,圍繞海河夜景打造的消費場景還有很多:口袋公園周邊,處處是熱鬧的兒童游樂區,一旁工業風濃郁的網紅咖啡廳人氣正旺;河東區的部分商場內,修舊如舊的煤斗、桁架間是多家區域首店的特色。新舊交融的場景,持續吸引市民游客前來打卡體驗。隨著去年金阜碼頭正式投入運營,這處工業舊址煥發出“水上觀光、岸上購物”的聯動活力。
“夜河東”還有個網紅打卡地——被譽為“最美出站口”的天津火車站站前區域。甫一出站,絢麗燈光與摩天樓宇交相輝映,現代光影技術構筑的視覺盛宴令人深深沉醉。眼下,這一充滿吸引力的夜間新場景正有效帶動周邊消費新活力:驅車5分鐘到香格里拉,10分鐘達萬達文華,這些酒店近河而建,借勢發展,“流量”逐漸變“留量”。
融入文化味
在天津,各類豐富的文化活動,正以更日常、更溫暖的方式,持續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消費活力。“今晚是‘復古民謠夜’,樂隊試音剛結束,已經有客人來電訂座。”棉3創意街區觀海民謠酒館負責人楊鳳鑫告訴記者,經過多次選址考察,該酒館于今年“五一”開業,紅磚老廠房、文創裝置和步行連廊,吸引了諸多年輕人前來打卡。
街區常在周末舉辦主題活動,提前一周向商戶同步信息,周邊商戶會根據活動主題調整經營策略。比如,街區辦文創市集時,酒館的樂隊就多唱城市民謠;辦騎行活動時,就加幾首輕快的流行歌曲,周末夜間營收一般比平時翻一番。“我們要讓街區活動和商戶經營像齒輪一樣緊密結合起來。”天津新岸創意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強介紹,今年1月至8月,該街區累計舉辦文創市集、創意展覽、藝術展演等活動超150場,吸引客流量130萬人次。
傍晚時分,河東區魯山道街道喜悅購物公園內,一場“遇見魯山·晚風音樂會”引得往來游人駐足。開放式舞臺拉近了演員與觀眾的距離,伴隨《小城夏天》旋律,孩子們舉著熒光棒奔跑嬉戲。魯山道街道黨工委書記李鵬告訴記者:“作為街道重點打造的文化IP,‘遇見魯山·晚風音樂會’希望把舞臺留給居民。”該演出以臺階作看臺,以公園作場館,通過“藝術+消費+城市空間”的融合路徑,搭建“零門檻、零門票、零距離”的開放式文化平臺,以露天演出、商業聯動等形式,不僅為市民提供了家門口的高品質文化體驗,更助力商圈客流量提升。
“要跳出‘夜經濟就是擺夜市’的傳統思路,在支持傳統夜市持續運營的同時,積極拓展‘水上+岸上’聯動場景,加強商業品牌引入與調整,提升夜間消費便利度,并通過組織夜跑、夜游等活動,持續豐富夜經濟業態,讓海河的燈火更亮,城區的人氣更旺。”河東區商務局局長毛建說,“目前,河東區正將海河沿線的嘉里匯、金茂匯、金阜碼頭、棉3創意街區等消費場景串珠成鏈,增強消費集聚效應和商業載體聯動效能。”
當游船燈火與海河波光交織,當騎行的身影掠過霓虹閃爍的樓宇,當露臺上的碰杯聲與城市律動形成合奏……海河東岸的夜晚,正以商業活力與生活溫度為符號,譜寫出一段段動人的城市消費“夜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