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協近日發布的“科學流言榜”中,有一條“過期藥只是藥效差,沒變質就能吃”的流言。附后的解讀強調:過期藥不建議服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安全用藥方面,存在不少認知誤區。有人認為,藥物剛過期,吃了沒事;有人認為,西藥過期不能吃,但中藥沒有有效期。這些說法對嗎?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不僅是藥效降低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藥學部主任姜德春表示,過期藥不僅僅是藥效降低,還存在其他問題。藥物過期后,其有效成分會發生變化,導致藥效降低,甚至完全失效。以抗生素為例,過期后其殺菌效果可能減弱,無法有效控制感染,甚至可能加劇病情惡化。對慢性病患者來說,過期藥的使用風險尤為突出。例如,降壓藥和降糖藥等藥物在過期后可能失去調控血壓、血糖的能力,導致血壓過高或血糖波動,增加中風、心臟病、糖尿病并發癥的風險。
此外,某些藥物過期后會發生化學分解,產生有害物質。“比如,阿司匹林過期后,其成分會分解為水楊酸,這種物質可能刺激胃腸道,導致胃潰瘍或出血;而某些四環素類藥物過期后可能會釋放出腎毒性物質,損傷腎臟和肝臟。”姜德春說。
因過期產生的健康風險同樣存在于中藥的使用中。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代金剛表示,中藥成分復雜,過期后可能產生未知有害物質。比如,飲片霉變可能產生的黃曲霉素,哪怕少量攝入也存在健康風險。
針對“中藥無有效期”“部分中藥越陳越好”等說法,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孔軍輝表示,中藥“無有效期”的說法不夠準確和科學。國家藥監局發布的《中藥飲片標簽管理規定》明確,2025年8月1日起市場上銷售的中藥飲片須標注保質期。
專家認為,強制標注保質期,主要是為了保障中藥飲片的安全性與有效性。中藥飲片在儲存過程中如果管理不當,可能會受潮發霉、生蟲變質,導致藥效下降甚至產生安全隱患。標注保質期并建立規范的管理制度,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問題。上述規定是對傳統經驗的科學補充和完善,是中藥飲片規范化管理的重要進步。
中藥的“陳放”實際情況則比較復雜,不能一概而論。孔軍輝介紹,確實有少數中藥材在符合專業儲存條件的前提下,陳放后藥性更溫和,典型代表是陳皮、阿膠等。“但是,絕大多數中藥飲片并不適合長期存放。例如,薄荷、紫蘇等含揮發性成分的藥材,久貯后香氣散失,藥效會大打折扣;還有高糖分、富含淀粉的藥材,如枸杞、紅棗等,易吸潮霉變或生蟲;花類藥材久存則容易褪色、發霉,影響藥效。”孔軍輝強調。
對于“安宮牛黃丸收藏越久越好”的觀念,孔軍輝表示無科學依據。安宮牛黃丸的核心功效依賴麝香、冰片等揮發性成分的即時活性,而非長期轉化,且現代制劑工藝與傳統手工制作工藝不同,長期儲存反而加速有效成分流失。孔軍輝建議,按需購買中藥而非囤積,避免因盲目收藏延誤救治或引發健康風險。
有效期≠安全使用期
值得注意的是,專家強調,“有效期≠安全使用期”這一觀念應得到廣泛重視。
姜德春認為,藥品的有效期是指在特定的儲存條件下,藥品能夠保持安全性和療效的時間。藥品的實際使用期不僅取決于其標注的有效期,還與儲存條件密切相關,溫度、濕度和光照等環境因素都會影響藥品穩定性。例如,許多家庭可能將藥品存放在浴室或窗臺,這些地方或潮濕,或暴露在陽光下溫度較高,都會導致藥品提前變質。
“微生物污染是開封后藥品隱性過期的一個重要因素。以眼藥水為例,開封后暴露于空氣中,接觸眼部或其他物體表面時,藥物很容易被細菌、真菌等微生物污染。盡管藥品本身可能仍在有效期內,但如果受到污染,使用時反而可能導致眼部感染,引發結膜炎、角膜炎等。還有些藥物在開封后容易出現成分揮發或氧化現象,導致藥效下降。例如,硝酸甘油片開封后,其有效成分會逐漸揮發,特別是長期暴露在空氣中的情況下,藥效會迅速降低。此外,某些藥物在開封后可能受潮濕環境或光照影響,發生變質。像泡騰片、散劑等在開封后易吸濕,可能導致結塊或失效;維生素C等在光照下容易氧化,喪失藥效,甚至產生有害物質。”姜德春說。
科學存儲有方法
各類藥品如何避免在保質期內因不當存儲造成健康風險?
姜德春強調,必須嚴格遵循藥品說明書上的儲存要求,確保藥品在合適的環境中存放,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證其安全性和療效。他舉例說明:“陰涼處”指溫度低于20℃的地方,“冷藏”則要求溫度為2℃至8℃。
專家提醒,為了確保藥品的效果和安全,患者應嚴格遵循開封后藥品的使用期限,并妥善存儲。特別是眼藥水、滴鼻液和外用藥膏等,開封后應盡量在規定時間內用完,避免長期存放。眼藥水、滴鼻液等藥品的包裝設計往往不完全密封,微生物容易進入,因此每次使用后務必密封好,避免微生物污染,使用前要檢查藥品外觀和氣味,確保其沒有發生異常變化。易受潮濕或光線影響的藥物,儲存應特別注意避光、防潮,并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完畢。
代金剛建議,每3個月至6個月清理一次家庭藥箱,及時處理過期、變質的藥,避免誤用。他介紹,中成藥保存要求“防潮、密封、避光”,大部分中成藥常溫保存即可。顆粒劑開封后應盡快用完,有剩余要密封并放在干燥處。糖漿類藥品開封后需冷藏,每次取用應使用干凈器具,避免唾液等接觸瓶口,防止藥品污染變質;膏滋類藥品也需要冷藏保存,在取用時要用干凈的器具,每次取完需密封保存,避免滋生細菌。
關于家庭存放中藥飲片的注意事項,代金剛表示,要分類保存,像花類、葉類藥材易潮,應放置于密封罐中并加干燥劑;根莖類可放在通風干燥處,用紗布包花椒防蟲。“中藥飲片不要放在廚房、陽臺,也不要和有異味的物品混放,以防影響藥效。使用前要先觀察其性狀,若變色、發霉、有蟲蛀或散發異味,哪怕沒到標注保質期也不能再用了。因此,建議少量多次購買,避免長期存放導致藥效衰減。”代金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