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體現甘肅省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標準建設成果,展示甘肅省企業積極通過標準搶占行業制高點的生動實踐,首次“國家標準走基層”活動在蘭舉行。沿黃河一路西行,記者看到一條條“硬標準”變成企業“真收益”——碳排降下去、收入提上來、投資引進來、標準立起來。
基層實踐:國標落地繪就甘肅綠色化實景
初秋的甘肅土丘泛起點點綠意,如新生的“胎毛”覆于黃土之上。“今年雨水足,黃土坡都長草了,前幾年可看不到。”當地人的話語,映照的不僅是生態降水的偶然饋贈,更是甘肅以國家標準為筆繪制的綠色轉型實景。

圖為甘肅蘭州泛起綠意的土丘 中國經濟網記者 鞠然/攝
在碳市場建設中,甘肅省生態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省環科院)深諳“數據質量是碳市場生命線”。該院協助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監管時,以引導、監督、幫扶重點企業執行碳排放核算標準為核心:通過建立企業數據定期核查機制、統一檔案管理模板、開展數據質量專項幫扶,嚴保數據真實準確,為碳市場規范運行筑牢根基。
碳排放“硬約束”正轉化為企業綠色發展的“內動力”。“甘肅多數電廠是早年建設,機組規模小、設備老舊,節能水平有限。現在省內22家電廠多數虧損,我們要做的是嚴格執行標準,避免因管理疏漏造成損失。”省環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機構對企業進行現場核查時會即時指出問題并督促整改,如燃煤皮帶秤計量校準不規范問題,會要求企業按國標每月校準一次。標準引領成效初顯:一批參與標準化建設的企業以碳排放標準為導向,通過能源審計、優化工藝、推廣低碳技術,實現碳排放強度與總量“雙下降”,更在節能降耗與碳配額交易中收獲經濟收益,提升了市場競爭力。
蘭州金石資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州金石”)副總經理邵文瑞表示:“《碳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等系列國家標準的發布,是我們做好碳核查技術服務工作的‘基石’和‘準繩’。”作為甘肅省最早在可持續發展與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開展技術咨詢的綜合性科技服務機構,蘭州金石嚴格依據相關國家標準,為甘肅省內的工業企業開展碳核查工作,就像為企業做“碳體檢”。例如,公司在核查一家電解鋁企業時發現,其2022年原始上報的數據與依據國家標準現場核查后的數據相比,偏差達3.7%。通過采用最新發布的排放因子數據,重新核算后為企業精準“畫像”,不僅幫助企業厘清了碳家底,也為后續參與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提供了科學依據。
產業革新:國標引領傳統產業綠色突圍
標準既是生態監管的“度量衡”,也是企業轉型的“指南針”。在傳統產業轉型方面,蘭州鋁業有限公司是一個典型例子。“我們工廠始建于1958年,是新中國成立后國家在大西北建設的第一家電解鋁廠。近年來,公司通過多項降碳與數智化升級改造項目落地后,極大改善了工作環境。現在空氣清新,生態變好了,很多鳥在這落戶,我們現在為頭頂鳥窩太多而發愁。”蘭州鋁業總經理助理徐薇笑著說。記者注意到,蘭州鋁業廠房附近樹木蔥蘢,24小時不間斷生產的工廠外,竟看不出一縷排放痕跡。

圖為蘭州鋁業的老廠房老照片 中國經濟網記者 鞠然/攝
電解鋁作為有色金屬行業的核心領域,國家通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其設定了4543萬噸/年的合規產能“天花板”。《碳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GB/T32151.14-2023)的正式出臺,為有色金屬行業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綠色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國標”基礎。自標準發布以來,蘭州鋁業將標準學習作為標準化應用的“先手棋”,通過“內部研討+外部賦能”的雙路徑開展理論學習工作,并將標準條款轉化為企業管理實踐,全面開展碳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公司以“新蘭鋁”高質量發展戰略為抓手,累計投入5.97億元,推動多項降碳與數智化升級改造項目落地,實現年降碳量超11.2萬噸。
在國家碳排放標準的指引下,蘭州蘭石超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石超合金”)走出了一條數字化與綠色化深度融合的發展新路徑。公司將數字化轉型確立為核心戰略,依托國家碳排放核算與報告要求系列標準,開發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數字化能源與碳管理系統,建立了碳排放智能核算模型,實現單件產品精確碳核算、從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碳足跡追蹤,能耗與碳排放強度雙降。

圖為蘭石超合金工廠內的數智化管理系統外部 中國經濟網記者 鞠然/攝
蘭石超合金新質部副經理吳佳智透露:“我們搭建的能源管理系統,能實時采集快鍛壓機鍛造、電阻爐加熱等全流程能耗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與碳排放量精準核算,系統可快速定位高耗能環節,便于我們及時優化調整。目前,公司碳排放已較之前降低約10%。”蘭石超合金在西北地區高端金屬材料制造領域建成的首個實現超低排放的示范生產線,為高端金屬材料制造行業提供了可復制的雙化協同發展路徑。
標準攻堅:搶占高端醫療裝備國標話語權
在新標準立項領域,蘭州泰基離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州泰基”)實現重要突破。據蘭州泰基副總經理楊文杰介紹,公司成功研制出我國首臺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碳離子治療系統并投入臨床應用,一舉打破離子放療領域的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高端放療裝備國產化。
“離子治療系統的粒子射線具備獨特的劑量分布特性:射線進入人體后,前端能量釋放平緩均勻,僅在末端特定位置形成能量集中釋放的高峰,這一物理學效應被稱為‘布拉格峰’。”楊文杰表示,憑借這一特性,粒子射線就像一把精準的“手術刀”,能直抵病灶、定點消滅腫瘤細胞,相較傳統放療具有更高的靶向精準度,是粒子治療在物理學上的核心優勢。

圖為碳離子治療系統模型 中國經濟網記者 鞠然/攝
近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由蘭州泰基牽頭的《醫用輕離子治療系統運行與維護要求》(20250882-T-469)國家標準項目立項并啟動編制。楊文杰坦言:“該項國家標準關系到全行業及百億運維市場的主導權,申報過程中遇到諸多困難,如國際供應商的強烈反對、涉及多個專業標準化交叉領域等。”面對重重壓力,甘肅省市場監管局會同甘肅省藥監局一方面積極向相關部門和專家匯報溝通,另一方面與國際供應商標準專家進行充分交流,最終通過立項審查。這是我國離子治療領域首個立項的國家標準,甘肅省市場監管局已邀請全國醫療裝備產業與應用標準化工作組專家赴蘭指導,并協調國內20多家相關單位組成標準起草組,計劃于明年3月完成國家標準制定,為高端醫用裝備產業及離子治療事業發展貢獻“甘肅智慧”。
“我們將積極爭取主導更多國家標準乃至國際標準的制定,致力于把產品打造成和‘中國高鐵’一樣的國家名片。中國產品之所以越來越受認可,源于強大的研發制造能力的支撐,再加上穩定的質量與標準化體系,這讓我們有信心讓高端醫療器械走出國門,服務更多患者,這也是公司的核心使命。”楊文杰補充道。
“國家標準走基層”首場活動落地甘肅,不是句號,而是省略號。從黃土高坡到綠色生產線,從航空材料到高端醫療設備,甘肅把“國家標準”翻譯成企業可讀懂、可量化、可獲益的發展密碼。未來,甘肅將繼續深入落實國家標準,推動更多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讓標準扎根黃土,讓綠色覆滿山川。(中國經濟網記者 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