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青海質量行”系列活動,在青海省政府領導高度重視和推動下,已成功打造為青海省質量工作的金字招牌。由青海省市場監督管理局與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共同組織的這項活動,以智力支持為先導,以資源對接為紐帶,以宣傳推廣為羽翼,歷經三年深耕,在高原大地上掀起了一場重質量、提標準、強品牌的熱潮,為青海省深入實施質量強省戰略、探索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注入了澎湃動能,工作成效斐然。
一是高端智庫云集,為產業提質“把脈開方”。活動成功構建了一個高層次、廣覆蓋的質量提升對接平臺。三年來,累計邀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總工程師劉敏及相關司局領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自力等頂尖專家,以及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學府和研究機構的權威學者,更匯聚了海爾、中國一汽、吉利等行業領軍企業的實戰專家,形成了強大的“外腦”支持。專家團隊足跡遍布西寧、海西、玉樹等地的23家代表性企業和機構,深入鹽湖化工、清潔能源、綠色生態等特色產業一線,通過現場調研、“質量義診”、專題輔導等形式,精準對接企業需求,解答技術難題,為高原產業質量提升提供了堅實的智力保障和前沿思路。
二是品牌活動升級,讓質量意識“深入人心”。作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質量月”系列活動的規模與影響力持續升級。活動內容從2023年的40項激增至2025年的75項,實現了省、市、縣三級聯動。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涵蓋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宣講、首席質量官培訓、質量誠信倡議、品牌故事大賽、現場觀摩交流等,成功將“質量第一”的理念從政府層面推向企業、深入社會,有效營造了全社會關注質量、崇尚質量的濃厚氛圍,構建了質量共治的良好格局。
三是宣傳聲勢浩大,使高原質量“聲名遠揚”。活動的宣傳報道形成了央媒引領、全媒體跟進的強大傳播矩陣,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主流媒體進行了高頻次、深度的重點報道,單篇閱讀量超百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高質量發展看中國》一線調研專題節目連續4期深入解讀高原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全網轉載量逾百萬。同時,大量省內外政務媒體和專業門戶網站持續關注,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化的宣傳格局,顯著提升了青海質量工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讓“高原質量”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四是成果轉化扎實,為高質量發展“夯基壘臺”。活動充分發揮“橋梁”作用,促成了多方資源的有效對接與成果轉化。一方面,成功引入頂尖企業資源和專業機構,為青海企業在高原環境適應性測試、標準制定等方面探討合作;另一方面,專家資源有力支撐了高原質量基礎設施體系的謀劃與建設,特別是在3H高原認證、高海拔戶外試驗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前瞻性成果。聯合制定《青海省“江源巧姑”大通護工服務總體要求》與《青海家宴服務總體指南》團體標準,其中“江源巧姑”大通護工服務標準成為全國護工服務領域首個團體標準,為全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青海方案”,實現了從經驗傳承到標準引領的跨越。青海家宴服務標準實現傳統技藝與現代標準深度融合,推動高原餐飲業從經驗傳承轉向標準引領,推進青海特色餐飲品牌化、標準化發展,展示高原美食文化的高質量名片。
三載耕耘,碩果盈枝。“中國質量萬里行?青海質量行”三年行動以系統性、創新性的工作舉措,全面提升了青海省質量工作的整體水平。通過智力引進、宣傳推廣、資源對接與標準創新,探索出一條依托高原特色資源的高質量發展路徑,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堅實的質量支撐,更為持續深化質量強省戰略明確了實踐路徑。(中國經濟網記者 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