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5日訊(記者 鞠然)11月25日上午,市場監管總局召開“開展全鏈條抽檢強化全鏈條監管”食品安全專題新聞發布會,通報了2025年食品安全抽檢重點工作情況。
記者在會上了解到,截止到今年11月中旬,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完成食品安全抽檢570.26萬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15.6萬批次,不合格率為2.74%;完成風險監測23.44萬批次,檢出問題樣品1.02萬批次,風險發現率為4.36%。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農藥殘留超標、食品添加劑濫用以及微生物污染等方面。
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總監孫會川在發布會上強調,食品安全抽檢是發現食品安全問題、排查食品安全風險的重要技術手段,是食品安全監管的“雷達”和“定位儀”,為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提供了精準靶向。“我們把‘孩子吃的’作為關注的重點,把‘有問題的’作為抽檢的重點,把‘說不準的’作為工作重點,并順應食品安全監管新情況新問題,組織開展科技項目攻關,著力解決‘檢不出、檢不準、檢不快’的問題。”
針對監管新挑戰,孫會川特別提及羊肉卷摻鴨肉、特級初榨橄欖油混入其他植物油等社會高度關注的問題。他表示,目前各國尚未形成成熟有效的定量檢測方案,市場監管部門已采取“揭榜掛帥”模式,調度全國科研力量開展技術攻關,目前已收到近百項申報材料,后續將及時向社會通報進展,推動難題破解。
會上,市場監管總局食品抽檢司司長衛國鋒還通報5起典型違法案例:重慶五鼎坊食品有限公司生產摻雜摻假食用油,被依法吊銷許可證并罰沒2000余萬元;武漢市江夏區天翼食品加工廠在紫蘇醬中添加非食用物質,企業被吊銷許可證,負責人被判刑、罰款且擬終身禁業;濟寧市兗州區食在民間驢肉火燒店用馬肉、豬肉冒充驢肉銷售,涉案金額47萬元,經營者獲刑四年、被罰沒30萬元并終身禁業;福州誠品盛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多批次糕點酸價、過氧化值、食品添加劑等不合格,先后被罰沒18萬余元、吊銷食品生產許可證,后續因遺留問題再被處罰;杭州臨安少華小吃部在餛飩皮中違法添加硼砂,兩名負責人被判刑且擬終身禁業。
孫會川表示,下一步,市場監管總局將不斷完善食品安全抽檢預警防控工作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協同聯動,共同筑牢全鏈條食品安全防線,全力保障好人民群眾的飲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