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武漢:在新一輪創新大潮崛起

    2018年10月20日 06:16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在介紹自己的城市時,武漢人習慣用上“大”這個字眼。然而,這個曾經“駕乎津門,直追滬上”的“大武漢”,前些年卻遇到了產業迭代升級難成規模、“人才東南飛”的尷尬。近年來,武漢正視問題,提出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復興大武漢”的口號。

      “大武漢”靠什么復興?

      如今,答案呼之欲出:靠創新。

      產業變軌:

      從“鋼產量”到“硅含量”

      新中國成立以來,工業重鎮一直是武漢的“城市名片”。“一五”計劃國家確定的156個重點建設項目中,武鋼、武重、武鍋等7個項目安排在武漢。武鋼鋼鐵產量一度占全國鋼產量的十分之一,“鋼城”讓武漢分外榮光。

      但改革開放的大潮涌來時,武漢也嘗到“結構單一、發展粗放、活力不足”的苦楚。面對經濟轉型的壓力,武漢市將產業結構調整和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作為主攻方向。

      一手削減傳統重工業產能,一手發展全新支柱型產業,武漢十年如一日推進重工業精細化升級,打造中部重要的新型產業大本營。

      武漢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因為距離主城區較遠,一度被戲稱為“武漢地圖外2厘米的地方”,如今它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中國光谷”。穿行在光谷最邊緣的左嶺大道,短短8公里,聚集了長江存儲(國家存儲器基地)、武漢華星光電等4000億元的新興產業投資項目。僅國家存儲器基地,總投資就將超過1600億元。

      從我國第一根實用化光纖誕生開始,我國光通信領域幾乎所有的“第一”,均源于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及由其改制而來的烽火科技集團。集團副總裁、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說,烽火科技將每年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最近5年4次打破光通信世界紀錄。

      從存儲器到智能汽車,從網絡安全到商業航天,依托4大國家基地建設,武漢搶占創新制高點,加速騰籠換鳥,再造綠色發展新動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產業去年產值達655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九成。目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70.8%。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快速增長,累計達2827戶。

      機制變活:

      構建一流創新生態體系

      在華中科技大學數字制造裝備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里,張海鷗教授團隊正在從事一項3D打印技術的研發。這項名叫“智能微鑄鍛”的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實現了鑄鍛一體化3D打印,并打印出了高性能金屬鍛件。

      “國際巨頭正在投入巨資布局金屬3D打印,但目前我們的技術實現產業化還有很多障礙,有可能丟失發展的機會。”張海鷗有著自己的擔憂。

      去年7月份,武漢正籌備成立科技成果轉化局,組成涉及科技、規劃、財政等全鏈條的服務部門,專門承擔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張海鷗上報相關需求后,不到一周相關人員就上門調研。

      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成立后,張海鷗很快就與中鋼設備公司簽訂了技術轉化協議,項目實現初步落地。目前,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正與張海鷗對接,共同打造一家以其團隊技術為基礎的工業技術研究院,開展更大規模的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工作,這一技術有望為武漢帶來一個千億元規模的產業。

      張海鷗的科研成果得以轉化,還得益于武漢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收益權“三權”改革。2012年,武漢推出科技成果“黃金十條”,提出高校成果轉化收益“三七開”,規定科技成果完成人或團隊可得轉化收益的70%以上。去年,武漢又出臺“新黃金十條”,進一步下放科技成果的處置權和收益權,規定市屬高校、科研院所與人才團隊可自主選擇成果轉化方式、自主決定轉化收益獎勵,比例最高可達成果轉化所得凈收益的90%。

      光谷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趙榮凱告訴記者,“新黃金十條”推動解決的是成果轉化的確權問題,將成果從源頭上量化到個人,科技人員成為“大股東”,將更深層激發其持續創新。

      “無平臺,不創新。”武漢市科技成果轉化局局長李有祥介紹,聚焦政產學研協同創新,武漢組建了14家工業技術研究院,打造經濟和科技創新共同體。聚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全市構建“眾創空間—雙創基地—創谷—創業街區—環大學創業帶”全鏈條雙創體系,建成國家雙創基地4個、國家級眾創空間55個、創谷13個、連片創業街區3個,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1.2萬余家。

      人才變優:

      昔日東南飛 今朝鳳還巢

      3年前,直播分享網站斗魚的CEO張文明將“戶口”遷回武漢。這位畢業于武漢理工大學的年輕人說,在武漢創業,心里更踏實。如今,斗魚以超過100億元的估值,成為武漢互聯網領軍企業。

      武漢現有普通高校89所,在校大學生最多時近130萬人。武漢打出一套“招才引智”“招商引資”的組合拳,推進“大學+”發展新模式,實施“四大資智聚漢工程”,挖掘“菁英經濟、校友經濟、院士經濟、海歸經濟”的“金礦”,走出“人才引領創新、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子。

      憑畢業證即可落戶、購房租房“打八折”、出臺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優厚的人才政策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落戶武漢。

      在武漢光谷的公共服務中心,大學畢業剛兩年的焦麗星正在辦理落戶手續。她剛剛從深圳來到武漢,在光谷的一家科技公司上班。焦麗星告訴記者,“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公司會把第二總部或者分公司遷到武漢來,福利待遇好,機會更多”。

      在離公共服務中心不遠的未來科技城人才公寓,剛剛畢業的大學生徐輝說,他選擇在武漢落戶,從事通訊產業,“人才公寓離工作地點很近,這么好的條件每月租金只要1000元,很實惠”。

      武漢還以全新理念引才聚才,引進創新創業高端人才,與他們結為“城市合伙人”、結成“奮斗共同體”,讓領軍人才真正發揮領軍作用。目前,已引進2批共116名武漢“城市合伙人”。

      同時,武漢堅持刀刃向內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按照“減多、減繁、減時、減負”的要求,武漢探索“馬上辦、網上辦、一次辦”改革,基本做到“進一個門、跑一個窗、上一個網”就能辦結所有事項。(經濟日報記者 鄭明橋 柳 潔)

    (責任編輯:符仲明)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专区| 精品久久人妻av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夜色午夜 |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 亚洲精品无码午夜福利中文字幕 | 一本色道久久HEZYO无码| 亚洲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 日韩欧美中文亚洲高清在线|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内射一片色欲| 日韩综合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 久久久无码人妻精品无码| 粉嫩高中生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久无码不卡永久在线观看| 亚洲va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不卡| 国产精品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日韩av无码免费播放| 久久99中文字幕久久| 亚洲不卡无码av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精品国产二区无码|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完整版免费高清|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亚洲一区|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无码绿巨人 | 国产精品99无码一区二区| a中文字幕1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熟妇人妻中文字幕无码老熟妇 | 在线中文字幕视频| av区无码字幕中文色| 无码中文字幕日韩专区视频 | 最好看的2018中文在线观看| 手机在线观看?v无码片| 白嫩少妇激情无码|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av|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