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工業互聯網加速推進智能制造,一直是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調研走訪時聚焦的一個主題。
身為東北大學校長,趙繼委員傾注大量心血組建了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他認為,打牢工業互聯網技術基礎,學校與科研院所應該跑好“第一棒”,企業跑好“接力棒”。無論在裝備制造業企業一線,還是通過央視《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等渠道,趙繼委員都不遺余力地為沈陽發展工業互聯網鼓勁,倡議走出一條產學研用融通創新之路。
“老工業基地在工業互聯網建設中已打下了良好基礎!壁w繼委員說,目前沈陽市47所高校、107所科研院所、40余戶重點企業完成了IPv6外網改造,開通5G基站近800個,部署5G應用場景80余個。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遠程醫療等典型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已建設智能工廠42家、數字生產線70條。沈陽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創新平臺,有利于在優化制造業存量的同時做大高端價值鏈,推動大數據、云計算、工業軟件等領域的融通發展。
但是,趙繼委員也坦陳,一些問題仍亟待解決。例如,缺少承接國家工業互聯網發展戰略的載體和平臺,本地大量工業領域數據資源尚未得到有效挖掘和價值釋放。趙繼委員說:“希望國家繼續在戰略層面給東北、給沈陽一些支持。比如,支持沈陽作為國家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東北區域中心城市,推動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東北分院和工業互聯網大數據分中心落戶沈陽市。通過項目設立、機制建設和政策扶持,匯聚沈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隊伍、要素和資源,實現政產學研用融通創新!保ń洕請-中國經濟網記者 孫潛彤)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