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Ts進入常態化發行,意味著長達4年多的基礎設施REITs試點正式結束,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設施REITs市場邁上了新征程。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推動REITs市場行穩致遠。
在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試點運行4年之際,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印發《關于全面推動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項目常態化發行的通知》,對推進REITs常態化發行進行部署,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作為舶來品,REITs是西方房地產市場上一種成熟的投資信托基金。本質上看,它是通過發行收益憑證來籌集資金、投資,并將綜合收益分配給投資者的金融產品。我國自2020年4月引入REITs試點后,在充分借鑒國外市場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實際進行了本土化創新,特別是將REITs發行范圍從最初的房地產市場拓展到基礎設施領域。
從試點情況看,我國基礎設施REITs的相關制度規則持續完善,發行規模穩步增長,資產類型不斷豐富,市場表現總體穩健,各方參與的積極性也在不斷提高。綜合REITs對投融資機制創新、資本市場改革深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作用看,基礎設施REITs常態化發行已具備良好基礎。
與試點階段政策相比,《通知》對REITs常態化發行后的申報規則進行了調整,但因為調整幅度較大,也引發了市場的一些誤讀。比如,進入常態化發行階段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將不再對REITs項目的未來收益率提出要求。對此,有人擔憂,這會不會給房地產項目融資變相開了口子?
事實上,由市場自行判斷、自主決策REITs上市收益率,本身就是市場的內在要求。特別是經過4年多的試點,各方對基礎設施REITs的認識已不斷深化,投資人對REITs產品價值已能自主研判,項目發起人、基金管理人等對項目推薦和發行程序已較為熟悉。在此情況下,政府部門理應尊重并按照市場規律要求,把工作重點轉向宏觀政策符合性、投資管理合規性審查等方面。
再如,《通知》明確,簡化工作流程,取消REITs前期輔導環節,改為由省級發展改革委或中央企業直接申報。同時,適當擴大REITs發行范圍,增加清潔高效的燃煤發電、養老設施等資產類型。這會不會讓一些質量不高甚至是不符合發行條件的項目鉆了空子?
市場上有不同聲音是正常的。但要看到的是,申報流程的簡化、發行范圍的再擴大等舉措,是基于流程設計進一步完善、各方“權責利對等”原則再優化的前提。一方面,REITs經營主體的專業能力近年來不斷增強,項目申報質量明顯提升,已能夠適應常態化發行要求;另一方面,按照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要求,相關制度設計更加突出市場化、法治化的原則。總體看,上述改革舉措的實施,將有利于進一步優化政策空間,提高申報推薦效率,激發更多市場活力。
市場數據也印證了上述判斷。自2021年6月份首批9個基礎設施REITs試點項目掛牌上市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累計向中國證監會推薦67個項目(含擴募項目),其中44個項目發行上市,共發售基金1285億元,用于新增投資的凈回收資金超過510億元,預計可帶動新項目總投資超過6400億元。從投資收益看,上市基礎設施REITs項目已累計向投資者分紅超130億元,2024年上半年中證REITs全收益指數上漲8.65%。
REITs進入常態化發行,意味著長達4年多的基礎設施REITs試點正式結束,具有中國特色的基礎設施REITs市場邁上了新征程。未來,進一步深化投融資體制機制改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更好發揮市場機制的主導作用,形成更加成熟的市場化投資行為,將推動我國REITs市場行穩致遠。 (作者: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