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領域是產業變革的焦點領域,也是孵化培育未來產業的沃土。我國數據產業開發利用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盡快形成促進數據產業破題起勢的合力,把數據要素的價值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數據產業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近年來備受市場關注。不過,各方對于何為數據產業、如何發展數據產業等問題看法不一,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備、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短板,客觀上也制約了數據產業發展。
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立法工作不斷推進,數據產業正加快從幕后走向臺前。2024年10月份,中辦、國辦聯合發布《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首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確提出要“推動數據產業健康發展”。上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等6部門出臺《關于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數據產業未來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繪就路線圖。
數據來源是數據產業形成的前提。數據孕育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過程中,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持續迭代,圍繞數據要素開發和價值挖掘的經營主體開始加快涌現,在技術和要素雙重驅動下,包含多種應用場景的數據產業形態加速形成。
從發展定位看,數據產業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數據資源進行產品或服務開發,并推動其流通應用所形成的新興產業,包括數據采集匯聚、計算存儲、流通交易、開發利用、安全治理和數據基礎設施等。也就是說,數據產業是通過激發數據要素同其他生產要素相結合,產生放大、疊加、倍增作用,實現數據要素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數據領域是產業變革的焦點領域,也是孵化培育未來產業的沃土。數據產業是數字經濟成為主要經濟形態后的必然產物,它在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僅如此,數據產業也是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加快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支撐。可以預見,數據產業未來將成為數字經濟新增長點。
當前,我國數據產業總體上尚處于發展初期,大量數據仍在“沉睡”。國家數據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數據生產總量約為32.85澤字節(ZB),但僅有2.9%的數據被保存,企業超過一年未使用的數據占比近四成。這意味著,未來我國數據產業開發利用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需要盡快形成促進數據產業破題起勢的合力,把數據要素的價值潛力充分釋放出來。
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需統籌盤活存量和做優增量。經過多年發展,我們已擁有海量的數據資源,亟需通過發展數據產業推動其與生產工藝、行業知識、傳統要素深度融合創新,促進傳統行業效率提升、流程再造、組織重塑,把數據產業創新力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積極培育數字經濟發展新動能,加快數智融合技術創新,推動數據產業與無人駕駛、具身智能、低空經濟等數據密集型產業融合發展,在未來產業新賽道上搶占先機。
促進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需進一步深化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加快建立數據產權歸屬認定、市場交易、權益分配、利益保護制度,提升數據安全治理監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數據跨境流動機制。針對目前數據要素市場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有關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頂層設計正在不斷進行中。隨著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推進,全國一體化數據市場加快建設,數據產業發展將迎來更多利好。
有機構測算,未來5年,我國數據產業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將超過15%。到2029年,我國數據產業結構、技術創新能力、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以及數據產業綜合實力將得到顯著提升,構筑起國家競爭新優勢。藍圖已繪就,數據產業宛如一片蘊藏著無盡寶藏的新大陸,等待著先行者的到來。 (作者: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