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4年風雨橋!木質榫卯造就侗族奇觀

    2025-07-14 07:27 來源:央視網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單曉冰)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434年風雨橋!木質榫卯造就侗族奇觀

    2025年07月14日 07:27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風雨橋是中國傳統橋梁廊橋的一種特殊形式,以長廊式結構和飛檐裝飾為特色,風雨橋因行人能在橋上躲避風雨而得名。這種橋型多見于我國西南地區,如廣西、貴州和湖南等,以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建筑風格為主。

    湖南懷化芷江侗族自治縣的龍津橋,始建于明朝,當初建成時為我國最大的風雨橋,如今它依然橫跨在 水河上。一起跟隨穿越機和無人機的視角一起飛躍侗寨,穿越龍津風雨橋。

    穿越龍津風雨橋

    看侗寨古橋百年風貌

    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位于湖南省西部,素有“滇黔門戶、黔楚咽喉”之稱,是全國五大侗族自治縣之一。

    風雨橋是侗寨的標志性建筑,由于侗族村寨多沿河而建,跨水而居,風雨橋成了侗族人民的交通要道。

    跟隨無人機的視角穿過湖南芷江,龍津風雨橋如一條巨龍橫跨 水河,它全長246.7米,寬12.2米。這座風雨橋橋墩形似“龍口噴津”,龍津橋因此而得名。龍津橋上,三重檐的廊道與五重檐的亭閣錯落有致,深藍色琉璃瓦與白色檐口相映成趣。

    龍津風雨橋始建于公元1591年,橋內以木制的榫卯結構為主。434年以來,它歷經洪水的沖擊屹立不倒。

    龍津橋旁,一排吊腳樓錯落有致,這些建筑保留了湘西吊腳樓的整體樣貌,又加以現代加工,成為一條 水河邊的商業街。

    如今,龍津風雨橋的橋內也開滿了各類商戶,成為芷江居民日常休閑的好去處,也成了來往游客的必打卡景點之一。

    龍津風雨橋

    不用一釘一鐵打造

    芷江龍津風雨橋始建于公元1591年,整座橋梁采用傳統侗族工藝建造,全橋數以千計的構件均以榫卯相接,不費一釘一鐵,不僅展現出侗族工匠的建造智慧,也讓龍津風雨橋歷經四百多年依然保留至今。它記錄著歲月,也沉淀著歷史。接下來,一起走進龍津風雨橋,探尋這座古橋背后的故事。

    在湖南懷化芷江侗族自治縣,侗族的標志性建筑風雨橋,長246.7米,以16座舟形橋墩為橋基,橋墩是用糯米和桐油黏合,橋面之上,木質建筑使用了木質的榫卯結構。這種結構在當地的木質傳統民居中也有所體現。

    利用傳統的榫卯工藝,龍津橋上的建筑既美觀又堅固。榫卯結構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古人通過對木材特性的深刻理解,創造出種類繁多的榫卯樣式,燕尾榫、透榫、半榫等相互配合。

    燕尾榫形似燕子尾巴,外窄內寬,越拉越緊,在承受拉力時愈發牢固。

    透榫貫穿構件,連接強度高,能有效傳遞荷載。

    半榫則隱藏于構件內部,既保證結構穩定,又不破壞整體美觀。

    這些榫卯如同精巧的機械零件,嚴絲合縫地咬合在一起,讓整座橋梁渾然一體,實現了“以柔克剛”,在抵御外力沖擊時,通過榫卯之間微小的位移化解能量。2024年汛期, 水芷江段水位超警戒水位,水面貼近橋面,面對洪水的沖擊,龍津橋安全度過。

    除了榫卯結構,16座舟形石墩的設計更是古人智慧的絕妙體現。舟形的外觀不僅造型優美,更具有極強的實用價值。其尖端迎向水流方向,能夠有效分散水流沖擊力,減少橋墩所受的壓力,宛如一艘艘小船劈波斬浪,極大降低了洪水對橋墩的侵蝕。橋墩體采用糯米和桐油黏合,看似奇特,實則蘊含科學道理。糯米富含淀粉,在加熱糊化后具有很強的黏性,桐油則防水防腐,二者混合后,形成了堅固且耐久的黏合劑,歷經數百年風雨侵蝕,橋墩依然穩固如初。

    龍津風雨橋橫跨 水河數百年,這不僅得益于其堅固的榫卯木質結構和穩固的石墩,還在于古代造橋匠人在設計時就考慮到了結構的整體性與冗余度。即便部分構件受損,整體結構依然能夠保持穩定,不至于瞬間崩塌。

    風雨橋成為商業街

    承載美食與文化記憶

    歷經數百年風雨,湖南芷江的龍津風雨橋不僅沉淀著歷史,也承載著一代代芷江人的文化記憶,現在這里已成為一條文化商業街,風雨橋上各類非遺小吃、雜貨店云集。從橋內到橋外,龍津風雨橋已經成為一條連接文化與美味的“舌尖上的商道”。

    走在龍津風雨橋的廊道上,能看到這里已經開滿了各類商鋪,成為當地的一條小商品市場街。同時也有不少檔口賣起了非遺美食。當地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撈躥”的說法,也有“侗不離酸”的說法,檔口里擺滿了各類各樣的泡菜和酸蘿卜。

    芷江酸蘿卜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漢代,如今它的身影遍布芷江大街小巷,酸蘿卜的制作以家傳技藝為主,每家都有獨特的配方,成為每一個芷江人的家鄉味道。

    酸蘿卜制作技藝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張艷艷:從我小時候包括我的爺爺奶奶這輩都是做酸蘿卜的,我從小就喜歡吃酸。在這座橋上每天來來往往的游客絡繹不絕,我在這上面開一家店,想把酸蘿卜融入風雨橋的歷史里面去,讓更多的游客能品嘗到我們芷江的酸蘿卜。

    廣東游客:酸蘿卜的味道酸酸甜甜挺好吃,味道我們那邊吃不到。買了好幾次了,一天買一次。

    當地還有“無酸不成席”的說法,龍津風雨橋上的酸蘿卜和當地另一種美食也能搭配出不一樣的味道。以前,不少人家會在龍津橋下養鴨子,如今,芷江鴨已經成為一項當地特色的標志性美食。

    在距龍津風雨橋不遠的巖橋鎮,芷江鴨制作技藝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楊才華正準備著食材。其中最不能缺的就是當地放養于稻田、山澗、小溪的純種麻鴨,以及本地野生芷草。

    經過炒制、燉煮,再加上青、紅、紫紅辣椒三種不同的辣味進行調味,最后放入當地特有的香草植物——芷草進行增香,一道特色的非遺美食芷江鴨就完成了。芷江鴨配上酸味的酸湯魚和酸蘿卜,成了芷江餐桌上的“待客三件套”。

    貴州游客:專程從貴州自駕游五六個小時到芷江來吃這里的芷江鴨,非常香,而且很嫩又不柴,這個芷江鴨確實有它的名氣。

    龍津風雨橋,不僅是侗族群眾智慧與技藝的結晶,更是文化傳承的生動載體。當美食香氣在廊橋間縈繞,傳統與現代在此交融,這座百年古橋正以嶄新面貌,續寫著屬于芷江的文化新故事,讓每一位踏上這里的人,都能觸摸到歷史的溫度,感受文化傳承的魅力。

    (責任編輯:單曉冰)

    最近中文字幕大全2019|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妖|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水密桃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夜夜嗨 无码免费又爽又高潮喷水的视频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无码毛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播放 | 国产成人无码区免费网站| 午夜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PP | 人妻丰满熟妞av无码区| 亚洲国产精品狼友中文久久久| 亚洲 无码 在线 专区|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无码av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狠狠躁天天躁无码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国产|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天堂无码| 欧美精品丝袜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久久久久久无码| 特级无码毛片免费视频尤物| 少妇性饥渴无码A区免费|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综合一区|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无码无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蜜桃| 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一本本月无码-| 无码人妻丝袜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国产|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97久久中文字幕无码| 欧美激情中文字幕|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 日韩中文久久|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 久久亚洲日韩看片无码|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中文字幕组| 高清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AV无码第一区二区三区| 色噜噜综合亚洲av中文无码|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