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掃二維碼 更多報道
7月初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強調,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高效協同,更加注重產業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諧,更加注重合作共贏。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系統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在海洋資源要素供給、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海洋科技創新、海洋生態修復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2024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比上年增長5.9%,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8%。
近年來,沿海省份凝心聚力打造海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深入推進海洋強省、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遼寧、山東、浙江、上海、福建、廣東等省份先后出臺文件,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制度保障。在政策的保障和推動下,在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努力下,我國海洋船舶新接訂單量、海船完工量和手持訂單量繼續保持全球領先;海洋能、海水淡化等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壯大,引領海洋經濟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躍升。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海洋形勢正發生復雜而深刻的變化。從國際上看,世界主要經濟體加速向海洋布局,各國圍繞海洋的競爭博弈不斷加劇。從國內來看,以海洋為載體和紐帶的技術、市場、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緊密,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的前景依然廣闊。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做強做優做大海洋產業是實現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海洋強國的核心路徑,關乎國家戰略資源儲備、產業結構升級與全球經濟競爭力提升。要推動傳統海洋產業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海洋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帶動產業鏈供應鏈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躍升。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近年來,國家在海洋科研投入方面持續發力,有力推動了一批高水平海洋科研機構和創新平臺的建設。接下來,通過強化海洋戰略科技力量,提高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成效,繼續培育發展海洋科技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為海洋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科技力量。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強要素聯動。海洋資源開發利用前景廣闊,但需整體布局和穩步推進。要科學規劃海灣經濟,優化港口布局,增強港口與腹地間的產業聯動,促進資源高效配置,進而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升我國在全球海洋經濟競爭中的綜合實力。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要加強頂層設計,進一步完善促進海洋經濟發展體制機制。一方面,形成協同高效的政策體系,為海洋經濟發展提供各類要素保障。另一方面,鼓勵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發展海洋經濟,進而引導具有專業優勢的民營企業和社會資本持續加大投入,積極發展與海洋產業相關的技術和產業,助力建設海洋強國。
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要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加強全球海洋科研調查、防災減災、藍色經濟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海洋規則制定,能夠提升我國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近年來我國企業已經在多個領域參與了相關產業標準的制定。接下來,要進一步依托科研成果與實踐經驗,拓展合作領域,提升相關項目的深度廣度,共同推動構建公平合理的全球海洋治理體系。(經濟日報評論員)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