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回歸半年,如何成功扭轉市場對于阿里的悲觀敘事。
61歲的馬云回來了。
2025年9月16日晚,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身穿深色T恤、頭戴白色鴨舌帽,現身阿里巴巴數字生態創新園的HHB酒吧,被網友偶遇。
視頻里,馬云和阿里合伙人、螞蟻集團執行副總裁邵曉鋒坐在酒吧沙發區,看上去心情不錯。當其他顧客將其認出并喊“馬老師好”時,馬云帶笑揮手致意,隨后戴上了黑色口罩。
HHB音樂酒吧是馬云于2019年1月創辦,以“平頭哥”(阿里旗下半導體業務主體)命名——HHB全稱為“Happy Honey Badger”,意思便是“快樂的平頭哥”。
或非偶然,馬云被偶遇的當晚,阿里巴巴“平頭哥”自研AI芯片PPU亮相央視新聞聯播,多項參數對標英偉達H20。這也被視為阿里已站在AI技術革命最前沿的信號。
與馬云一起回歸的,是阿里巴巴的股價和市值。
9月17日,阿里巴巴港股上漲5.28%,報收161.6港元,股價創近四年來新高,市值重回3萬億港元。
這已不是馬云第一次在阿里巴巴園區被“偶遇”。近日,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馬云已開始重返阿里巴巴園區,在公司事項中的直接參與度達到了5年來最高。曾一日三次詢問高級管理層業務進展,尤其關注AI業務。”
今年以來,阿里也有意無意地,頻繁釋放著馬云正在回歸決策一線的信號。
無論是阿里加大對人工智能的投入傾斜,還是豪擲500億元加碼本地生活服務,打通淘寶、餓了么、盒馬甚至高德地圖,合力對抗美團、京東,背后都能看到馬云回歸、主導變革的身影。
2019年9月10日,馬云宣布正式退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2020年9月30日,馬云退出阿里巴巴董事職務,正式淡出公眾視野。
馬云歸隱,帶走的還有阿里員工的信心。阿里曾經占據85%電商市場份額的電商主業,不斷失守,市值因此一路走低,陷入漫長的低谷期。
2014年阿里在納斯達克上市時,曾創下250億美元全球最大IPO紀錄,市值一度突破8000億美元。但在過去5年里,阿里股價最多時跌掉了將近80%,市值也曾兩度被拼多多超過。
2023年底,阿里士氣低迷之際,馬云罕見地在阿里內網發聲。祝福拼多多的同時,他也給變革中的阿里打氣:“我更堅信阿里會變,阿里會改。所有偉大的公司都誕生在冬天里。AI電商時代剛剛開始,對誰都是機會,也是挑戰。”“誰都牛X過,但能為了明天、后天牛X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價和犧牲的組織才令人尊重。回到我們的使命和愿景,阿里人,加油!”
但彼時的馬云,行蹤不定。這番打氣,在阿里內部的回響只是一片悲壯。
當年交棒時,馬云曾說:“退休不等于離開阿里。如果阿里需要我,我永遠都會在。”如今,馬云回歸半年,已成功扭轉了市場對于阿里的悲觀敘事。這也證明了,作為最能“擁抱變化”的互聯網創始人,馬云仍是阿里最重要的精神資產。
今年以來,馬云多次佩戴工牌出現在阿里園區,并做出多個重要決策。
2025年4月10日,阿里云新財年啟動會上,馬云曾到場發表演講。他表示,高科技絕不僅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應該呵護人間煙火。“科技的意義是要讓人類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義,是讓所有的普通人從中受益。”
AI則是馬云最重視的戰略方向之一。據彭博社報道,馬云極力推動阿里向人工智能轉型,強調云計算、自研平頭哥芯片和通義千問大模型的重要性,并要求負責人每天匯報最新進展。
在組織文化上,重拾創業精神也是阿里的關鍵動作。今年5月9日,馬云現身阿里總部“創業公寓”湖畔小屋,現場鼓勵員工堅持創業精神,持續創新。
湖畔小屋等比例復刻了1999年馬云和創始團隊開啟創業的湖畔花園16幢1單元202室,并把它搬進了阿里巴巴全球總部最顯眼的位置。
隨著馬云現身阿里園區的頻次增多,阿里戰略調整也在加速。今年8月,阿里將業務重新劃分為四大板塊,聚焦于電商、云+AI、國際數字商業以及菜鳥、釘釘、夸克等多元生態業務。
吳泳銘不僅擔任集團CEO,還兼任淘天集團和云智能集團CEO,權力高度集中,以確保戰略統一執行。同時,阿里合伙人團隊從26人大幅縮減至17人,權力向業務一線負責人集中,以提升公司的決策效率。
戰略聚焦的同時,阿里開始頻繁拋售非核心資產。早在2023年9月,阿里巴巴聯合創始人蔡崇信接任董事會主席,吳泳銘出任集團CEO時,新管理層就迅速確立了“用戶為先、AI驅動”兩大戰略重心。
在這場“斷臂”改革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阿里對高鑫零售和銀泰百貨這兩大實體零售資產的全面退出,前者的交易金額高達131.38億港元。
進入2025年以來,阿里開始不斷打出翻身硬仗。在多方利好消息提振下,阿里股價今年累計上漲已接近一倍。
在電商主業上,阿里整合電商、外賣、酒店與物流,形成新的統一體系。在本地生活領域,今年7月啟動的500億元外賣補貼計劃,已讓淘寶閃購日訂單量突破6000萬單,甚至在高峰期單日訂單量突破了1億單。
今年9月10日,在阿里巴巴成立26周年當天,阿里旗下的高德推出了基于用戶行為產生的榜單“高德掃街榜”。該項目由高德地圖CEO郭寧直接領導,完全從0到1開發,已于9日晚在高德地圖APP內上線,并被放在首頁的突出位置。
“高德掃街榜不是一個流量榜,也不是一個廣告榜,更不是一個網紅榜,它永不商業化。”郭寧稱。
在本地生活的到店服務場景中,美團旗下大眾點評的“必吃榜”“必住榜”“必玩榜”,一直是餐飲、酒旅領域的核心評價體系。而今,高德掃街榜不僅有各地的美食榜單,還針對必去景點、必住酒店打造了年度“狀元榜”,和大眾點評直接形成對壘陣勢。
高盛數據顯示,截至7月,阿里巴巴在內地外賣市場的占有率為43%,落后于美團47%的份額,但是差距已經逐漸縮小。
在馬云重視的AI領域,通義千問在實現全尺寸、全模態的全面開源基礎上,其全球下載量突破了4億次,基于其訓練的衍生模型數量超過了17萬個,超越了Meta的Llama系列,成為全球最大的開源模型家族之一。
今年2月,阿里宣布未來三年將斥資3800億元人民幣用于AI與云基礎設施。將“AI+云”打造成企業的第二增長曲線。今年二季度,阿里云收入增長26%,創下數年來最快增速。
這些AI技術投入也正作用于淘寶的現有業務中。在電商業務線,阿里已推出“淘寶問問”等AI應用,為商家提供“通義千問”大模型、“淘寶星辰”視頻生成模型等工具。
除了云和大模型,阿里在半導體領域也進展迅猛。據央視報道顯示,中國聯通已與阿里簽署合同,將在西北新建數據中心部署“平頭哥”AI加速器。自今年年初起,有媒體報道稱阿里巴巴已在訓練較小參數AI模型時,使用自身設計的芯片。
在國際化業務上,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AIDC)成為集團中最亮眼的增長引擎,2025財年該集團收入同比增長29%,達1323億元。其中,速賣通推出了“Choice”服務,訂單量占總訂單的70%以上;Trendyol加速向中東歐和海灣地區擴張;Lazada則持續深耕東南亞市場。
此外,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也在全球加速布局,計劃三年內將海外倉網絡從100萬平方米擴大至200萬平方米以上,為電商業務出海提供物流保障。
創始人對一家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技術變革的時代尤甚,這往往影響著一家公司的戰略方向、決策速度以及可撬動的資源。
2024年5月,Y Combinator創始人Paul Graham撰寫的《創始人模式》一文,不僅在硅谷科技圈引起了很大的關注,也在國內商界引發眾多討論。
該文章通過Airbnb創始人兼CEO Brian Chesky的經歷,講述了創始人如果像職業經理人那樣管理公司的糟糕結果,并引出兩種不同的公司經營方式:創始人模式和職業經理人模式。
在Paul Graham看來,雇傭優秀的職業經理人并讓他們在崗位中做好本職工作的管理理念是錯誤的,他更推崇的是“創始人模式”。該模式主張CEO應深入參與公司的各項細節,注重微觀管理,能夠隨時與員工交流,并可以繞過常規渠道糾正細節問題。
放眼全球,馬斯克就是創始人模式的實踐者。他將自己描述為一個“nano manager”,即比“微觀管理者”更細致的管理者。這種管理方式意味著他會深入到公司的每一個細節,親自參與決策和操作,這種管理方式也幫助他在新能源汽車、商業航天等多個領域進行創新。
放眼國內,馬云、劉強東等企業家正越來越多地活躍在業務一線,他們也成為創始人模式的親身實踐者。從力主投入500億元打響本地生活保衛戰,到推動阿里全面轉向AI賽道,再到推動阿里組織變革,這些舉動背后,是馬云作為創始人,對企業洞察和魄力的集中體現。
過去幾年,阿里面對監管環境變化、激烈的市場競爭、組織架構動蕩、股價持續低迷,失去了舊日的光環。
馬云的回歸,不僅意味著阿里發展前景走入穩定,更被員工普遍期待,作為最有意愿重塑公司文化的人,阿里的組織創新與活力將被馬云激活,戰略決策進程將大大加快。
馬云執掌阿里的時期,阿里曾一路高歌猛進、創造無數奇跡。他的回歸,也不可避免地讓員工情感與那個充滿激情和榮耀的時代重新連接,產生“阿里能夠再次偉大”的強烈預期。
當然,巨大的期望也伴隨著巨大的壓力,馬云接下來的動作也將被放到聚光燈下檢視,看他能否將人們對阿里的信心,轉化為實實在在的二次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