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科學性、準確性,能夠推動知識產權資產價值充分釋放。對資產評估行業來說,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道路上,知識產權評估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資產評估在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日,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版權局聯合發布通知,強化知識產權資產評估規范管理,提升資產評估服務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能力。
“十四五”時期,我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以專利為例,截至今年6月,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501萬件,同比增長13.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5.3件,再創新高。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是科技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關系知識產權價值的實現。只有讓知識產權真正實現價值,才能更好地激發各類主體創新活力和動力。在運用轉化過程中,合理確定知識產權價值是一個關鍵環節。
研究機構或者企業將其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進行轉讓,或者用于質押融資,前提都是該項知識產權的價值得到確認。然而,知識產權具有“無形資產”的特點,評估價值并不容易。受技術、市場、法律等諸多因素影響,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具有專業性、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導致“評估難、處置難”。如何突破價值評估瓶頸,更好發揮資產評估的價值尺度功能,科學、合理地衡量和發現知識產權資產價值,成為推動知識產權運營轉化繞不開的任務。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制度建設方面,需要建立健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提高評估結果的可信度、公信力。此前,中國資產評估協會發布了《資產評估執業準則——知識產權》,從基本遵循、操作要求、披露要求等方面對知識產權資產評估進行規范。此次財政部、金融監管總局等部門進一步明確了規范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的措施,特別是強調規范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執業行為、加強評估監督管理和自律管理等,顯示出政策和監管層面對完善、規范知識產權評估的重視。
相較有形資產,知識產權的評估往往難度更大,資產評估機構專業水平、能力必須過硬,不能“拍腦袋”“大概齊”,否則可能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按照監管要求,資產評估機構承接和執行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勝任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等。資產評估要建設復合型人才隊伍,提高執業能力,獨立、客觀、公正地評估知識產權資產價值。資產評估機構執行某項特定業務缺乏相應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時,則有必要借助外腦,聘請相關領域專家協助。
嚴格知識產權評估監管,促進提升行業執業質量。此前的資產評估行業檢查情況顯示,知識產權評估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有的評估機構存在折現期限算法錯誤、無形資產提成率計算錯誤導致評估值高估等問題,有的則未對企業提供數據資料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等等。針對種種亂象,需要監管部門加強執業質量監督,加大對違規提供報告、超出勝任能力執業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整治力度。通過加強行業監管和自律管理,營造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此外,提升知識產權資產評估質量,需要多部門、多機構形成合力。財政、金融監管、知識產權等部門加強協同配合,構建開放、透明、高效的知識產權資產評估業務數據服務平臺。在知識產權金融領域,除了由評估機構進行第三方評估,還可擴大推廣知識產權價值內部評估,鼓勵商業銀行結合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標準及智能化評估模型工具,建立知識產權價值內部評估體系。
提高知識產權資產評估科學性、準確性,能夠推動知識產權資產價值充分釋放。對資產評估行業來說,這是一片巨大的“藍海”。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道路上,知識產權評估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曾金華)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