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不久前印發的《關于深入實施“人工智能+”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加快實施“人工智能+”科學技術行動。這是黨中央準確把握科技發展大勢作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指引我們在新一輪科研范式變革中搶占先機。
近年來,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在全球持續升溫,展現出重塑科技創新的巨大潛力,科學研究正邁向“人工智能+科學”的新范式。一個頗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人工智能模型阿爾法折疊2(AlphaFold2)準確預測蛋白質結構。由于組成蛋白質多肽鏈的氨基酸數量極為龐大,根據已知的氨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一度是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AlphaFold2僅用短短幾年時間,便解決了這個曾經困擾全球科學家數十年的難題,成功預測了大約兩億種蛋白質的結構。
當然,人工智能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并存。具體到科研領域,高質量科學數據缺乏、算法可解釋性不足等,都是當前制約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深入發展的瓶頸。對此,我們需要在深刻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和規律的基礎上,加強統籌謀劃。
例如,針對我國用于AI訓練的數據質量良莠不齊、依賴國外數據庫資源、數據標準不統一等問題,當務之急是加快構建國家級數據平臺和算力網絡,促進跨平臺、跨學科的優質科學數據資源安全共享與高效應用。再如,針對多學科交叉人才短缺這一問題,則需要加強相關學科與人工智能交叉領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面對新形勢新挑戰,廣大科技工作者應積極擁抱新浪潮,探索使用人工智能手段解決重大科學問題。有關部門也要瞄準問題癥結,強化跨領域、跨部門協同攻關,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科學家們的超級助手,助力提升科研效率和創新潛能。(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