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據來源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官網
“十四五”時期,我國糧食產能穩步提升,農業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數據顯示,我國已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超10億畝,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3.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5%。從高標準農田阡陌縱橫,到灌排體系完善,再到現代化農機具有序流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進一步夯實。我國不僅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資源養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還迎來14億多人吃得好的今天。
“十四五”期間,嚴守耕地紅線,建設高標準農田,啟動種業振興行動,實施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一項項著眼于國家糧食安全的政策舉措接連出臺,為抓好糧食生產提供了根本遵循。
各地區各部門堅持產量產能、生產生態、增產增收一起抓,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錨定建設農業強國目標,堅持用現代設施裝備武裝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服務農業,強基礎、補短板、攻難題、提質效,推動農業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迎來一個又一個豐收年。
“十四五”期間,我國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首次突破1.4萬億斤。在大食物觀的引領下,谷物、肉類、花生、蔬菜、茶葉、水果等產量位居世界首位。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為我們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增加了信心、添足了底氣。
當前,全球糧食產業鏈供應鏈仍受地緣政治、極端天氣等因素影響,糧食安全容不得絲毫松懈。未來,還需持續嚴守耕地紅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質增效,深化種業振興,強化農業科技攻關與推廣,提升農機裝備智能化水平。同時,健全糧食產購儲加銷體系,落實好種糧補貼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倡導節約糧食新風尚,全方位、多維度筑牢國家糧食安全屏障。(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