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重”建設承載著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的硬核需求,更關乎億萬民眾的民生福祉。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引導更多民間資本參與,放大‘兩重’建設效應”,此舉有望為民間投資開拓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將為“兩重”建設注入更多的市場活水。
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兩重”建設,并非簡單的資金引進,而是一場多方共贏的“雙向奔赴”??陀^上看,“兩重”建設資金需求巨大,單靠政府投資難以完全覆蓋。今年,國家已安排8000億元支持1459個“兩重”項目,即便如此,仍需要更多社會資本協同發力。
與此同時,民間資本自身也蘊含著巨大的投資需求。從當前投資數據看,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的拖累,民間投資仍保持了較快的同比增長,顯示出民間資本也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以超長期特別國債撬動的部分項目為例,若能引入民間資本參與運營,既能減輕財政壓力,又能通過市場化手段提升資金利用效率。此外,一些地區和部門通過向民間資本公開推介優質項目,有效引導閑置的民間資金不斷投向國家最急需、最能產生長遠效益的領域,實現“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兩重”建設,能有效提升項目的運營效率和市場適應性。民營企業通常具有機制更靈活、對市場變化反應更敏銳、創新意識更強等特點。在實踐中,民營企業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高技術領域表現活躍,在核電、風電、儲能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中的參與度和話語權也在穩步提升,更帶來了市場活力和創新效率。民營企業通過參與“兩重”建設,能將競爭機制、成本效益觀念和前沿技術帶入傳統基建領域,避免“重建輕營”,確保項目在全生命周期內保持活力。
引導民營投資進入“兩重”建設,有助于優化投資結構,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從今年前三季度投資數據看,當前民間投資正流向住宿和餐飲業、基礎設施、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領域,這些領域與擴大內需、提升產業基礎能力直接相關?!皟芍亍苯ㄔO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城市更新等項目,能催生大數據、物聯網、綠色材料等新興產業的應用場景。民間資本在這些領域深度參與,實際上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將“兩重”建設成果轉化為產業競爭力和經濟新增長點。
引導民間投資參與“兩重”建設,也是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皟芍亍苯ㄔO的投資經營與綜合收益比較穩定,是民營企業一直希望積極進入的領域。民營經濟促進法的發布實施,以立法形式明確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為民營企業放心投、大膽投吃下了“定心丸”。國家加快完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機制,在鐵路、核電、水利、新型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推出一批有吸引力的重大項目,并積極探索PPP模式、基礎設施REITs等創新融資渠道,為民間資本提供更為多元和靈活的退出路徑。
“兩重”之重,重在長遠。當前,民間資本參與“兩重”建設已呈多點突破態勢。從長遠看,民間資本的深度參與,能為當前經濟平穩增長提供支撐,也將通過產業鏈的傳導效應,促進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壯大,共同夯實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根基。(作者:顧陽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