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員通過視頻遠程辦理公證事項,在48小時內完成受理、審批、制證等流程……前不久,海南三亞鳳凰公證處加急為中澤投資(海南)有限公司出海提供了關鍵法律支持。這一高效服務,是海南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的真實縮影。
近年來,海南以法治建設為核心牽引,全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一流營商環境,為各類經營主體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在11月6日舉辦的2025中國僑商投資(海南)大會上,共簽約38個合作項目,總金額達362.31億元。如今,越來越多來自國內外的投資者和企業,投資海南、落戶海南,法治化營商環境正成為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有力支撐。
立法引領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實施以來,海南聚焦旅游業、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四大主導產業”,多措并舉保護經營主體、維護市場秩序和提振市場信心,推動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海南四季如春,是全球熱門的旅游海島。作為熱帶濱海旅游標桿城市的三亞,既有潛水、沖浪、游艇、摩托艇等傳統水上旅游項目,也有低空旅游等新業態。面對各類業態快速發展產生的一些行業亂象和安全隱患,三亞出臺了《三亞市促進低空旅游發展暫行辦法》《三亞市水上旅游管理辦法》等,推動行業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促進低空旅游發展暫行辦法明確了基本安全框架、管理機制和管理分責,對整個行業有一定的促進和指導作用,讓業態更加規范,也讓經營者和投資者對項目有了更穩定的預期以及更多投資信心。”三亞塔赫極限運動俱樂部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恩銘說。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能找到對應部門精準解決,在減少企業運營成本的同時,相關管理辦法也能激發新業態發展,從而增加游客旅游停留時間,增強游客旅游體驗感。”三亞后元游艇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翁云桂說。
截至目前,三亞市共登記水上旅游項目器材2648件。據三亞市交通運輸局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三亞低空空中游覽項目的起降量達10.8529萬架次,飛行總時長為16292.25小時,載客量達31.0482萬人次。
近年來,為推動構建具有海南特色和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海南圍繞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聚焦“向種、向海、向天、向數、向綠”五向圖強,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立法工作步伐。比如,制定全國首個游艇產業促進條例,放寬游艇登記主體范圍、進口游艇船齡、游艇核定的乘員定額數、試駕游艇問題等限制,創新游艇租賃經營新業態;制定國際數據中心發展規定,促進游戲出海、來數加工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明確實施更開放的數據出境規則,支持境內外企業在海南自由貿易港面向境外提供更為多元的國際數據服務;制定促進種業發展若干規定,提升種質資源進出便利水平,放寬種業市場準入,創新生物育種管理機制。
執法創新
海南在執法領域持續深化改革,著力構建權責統一的行政執法體系。同時,通過持續創新執法模式,優化營商環境,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在三亞,一支全由女性組成的白鷺女子執法隊伍,依托柔性管理和溫情服務,守護著城市秩序。這支成立于2024年的執法隊,有別于“一罰了之”的模式,采取“首違不罰”“輕微問題自行整改免罰”等柔性執法措施,以服務型執法、說理式執法的方式,獲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我們以教育勸導為主,拉近與群眾的距離。”三亞市綜合行政執法局白鷺女子執法吉陽分隊隊員郭禹宏介紹,執法隊日常工作主要負責街道管理、占道經營整治、車輛停放規范、商戶“門前三包”責任制落實及普法宣傳等工作。
創新柔性執法方式,既維護了城市秩序,又拉近了與群眾的距離,既有“法”的尺度,又有人性的溫度。
今年,海南出臺《海南省涉企行政檢查條例(試行)》,通過實施分級分類監管、統籌實施“綜合查一次”、全面推行“亮碼檢查”、深入推進包容審慎監管、推進實施非現場監管、加強數據歸集共享等一系列有力舉措,進一步優化涉企行政檢查方式方法,最大限度減少入企檢查的頻次,為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法治環境,進一步提升海南自貿港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促進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海南各個市縣創新多種工作方式強化規范涉企行政執法專項行動工作落實。例如,針對首次發生輕微違法行為的商戶,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推行“限期整改+書面承諾”柔性管理機制,通過說服教育、勸導示范而非簡單處罰的方式,引導商戶簽訂輕微違法承諾書以規范經營行為。儋州市綜合考量違法次數、危害程度等要素,將柔性措施融入執法程序,有效實現“查處一案、規范一類”。
服務賦能
“傳統公證和認證流程周期較長,易使企業錯失商機,通過‘綠色通道’實現公證加代辦認證一站式辦結,有效破解了企業‘認證繁、多頭跑’的難題,幫助企業掃清了法律障礙,解決了企業無從下手的難題。”三亞鳳凰公證處主任徐春雷說。
在海南,類似的法律服務優化措施還有很多。三亞鳳凰公證處打造的“鳳凰存證”區塊鏈服務平臺,依托公信力、區塊鏈技術和數據安全保障,是集取證、存證、用證于一體的綜合性法律服務平臺,有效解決了“取證難、存證難、舉證難、確證難、維權難”等一系列難題。
儋州市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在調查取證中發現,雅星鎮田尾新村存在非法開采砂土行為,涉嫌造成國家礦產資源流失,急需專業鑒定確定礦產種類和采空量。三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接受委托,對海南省儋州市雅星鎮田尾新村非法開采點開展礦產資源損害司法鑒定工作,僅用15天就完成了完整鑒定流程,出具了精準的司法鑒定意見書。
“環境損害類司法鑒定為打擊砂石土等礦產資源盜采、農田損害等違法行為提供了司法技術支撐,我院打破‘先收費后服務’的常規,優先保障執法需求,先提交司法鑒定意見書后再結算費用,解決了因費用問題延誤鑒定,可能導致證據滅失、案件擱置的問題。”三亞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院長劉公然說。
今年9月,海南自貿港“航運爭議多元解紛中心”在海南洋浦揭牌,這是海南自貿港首個整合調解、仲裁、訴訟、事故處置功能的“四位一體”航運爭議解決平臺,建立多元受理機制、分層解紛機制、專業賦能機制、數據協同機制等七大機制,直擊糾紛解決“耗時久、成本高”難題。
據統計,該中心已接收航運糾紛咨詢50余件,正式受理15件,成功調解15件,其中包括1起涉外案件,平均調解用時僅需5.6天,當事人滿意率達100%。
海口海事法院洋浦法庭庭長雷鳴表示,航運爭議多元解紛中心的成立,打破了“司法、行政、仲裁”的壁壘,通過“訴調對接、裁審銜接”,大幅縮短了糾紛化解周期,降低了企業維權成本。(經濟日報記者 王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