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22年投產以來,海南自貿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已完成2400余架次飛機維修、278架次整機噴涂及6萬件航空零部件維修。
□ 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與高質量維修服務,使得這里成為境外航司修飛機的首選之地。
3年前,一架菲律賓皇家航空的空客A320降落海口飛機維修基地成功更換APU(輔助動力單元),成為海南自貿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的首單入境飛機維修業務,為海南自貿港飛機維修產業打開了通往全球的“大門”。
如今,在海南自貿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菲律賓、泰國、越南、韓國、卡塔爾等國家的飛機頻繁前來維修。自2022年投產以來,海南自貿港一站式飛機維修產業基地已完成2400余架次飛機維修、278架次整機噴涂及6萬件航空零部件維修。
海南自貿港為何吸引境外航司來修飛機?海口美蘭空港吉耐斯航空發動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總裁吳棟陽說,海南自貿港的政策紅利是重要原因。比如,進口自用設備享受零關稅,能大幅度節省稅費;通過直通入區創新監管模式,簡化了設備零部件的通關流程,不僅能降低運輸成本,還縮短了操作時間,讓維修業務推進得更高效。這些政策實實在在為企業減輕了負擔。
業內專家介紹,海南自貿港的政策優勢與高質量維修服務,使得這里成為境外航司修飛機的首選之地。自貿港提供的進境維修免保證金、進口維修航材保稅等優惠政策,加之高效的通關流程和保稅備件供應,大大降低了航司的運營成本。
隨著航空維修業態在海口逐漸聚集成型,為保障產業發展空間,滿足企業“一站式”解決飛機檢修、噴涂、零部件維修等服務的需求,海口江東新區管理局推動建設“一站式”航空維修產業中心,聯合海口海關豐富通關便利化措施,用好用足“自貿港+空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的政策疊加優勢,致力于打造海南自貿港飛機維修4S店。
為應對不斷新增的飛機維修業務,推動政策落地實施,海口美蘭機場海關建立健全“預審材料、即時審批、快速通關”的通關機制,為全球航司的飛機維修業務“護航”;創新備案發動機“直通入區”監管模式,高效解決發動機繞路進出綜保區問題;實施“航空器維修免關稅服務新模式”,優化修理航空器貨物進出境、減免稅相關手續辦理及后續監管措施,降低企業物流和稅負成本。
海口空港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王海燁介紹,海南自貿港實施以“‘一線’放開、‘二線’管住、島內自由”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讓維修效率更高,也給產業發展帶來利好。如今,海南自貿港飛機維修這塊“金字招牌”越擦越亮,越來越多國內外航司主動前來合作交流。
數據顯示,2024年,海口美蘭機場海關共監管49架次飛機、16臺航空發動機進入海口空港綜合保稅區開展保稅維修業務,貨值311.3億元,同比增長3.3倍。2025年1月至8月,海口美蘭機場海關共監管58架次飛機、9臺發動機、6批次航材入區開展保稅維修,貨值370.2億元,同比增長67.4%。(經濟日報記者 潘世鵬)
(責任編輯:王炬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