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其國際化法治環境、專業服務優勢及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地位,香港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重要的法律商事服務平臺和商業爭議解決中心。京港兩地可通過法律規則對接、仲裁程序創新和調解機制整合,共同構建更加高效透明的國際爭端解決體系。
京港兩地經貿合作機制日益成熟。截至去年年底,香港在北京累計實際投資超過1400億美元,在北京實際利用境外資金中的占比超六成;累計在北京設立企業總數超過1.4萬家,占同類企業總數超過35%。同時,北京在香港累計直接投資存量超過500億美元,在香港上市企業超過270家。截至今年9月底,有近230家北京企業在香港上市,總市值近13萬億港元,占香港股票市場市值約四分之一。
北京仲裁委員會與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已經建立常態化合作機制。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已于2024年12月在北京設立代表處,成為北京首家境外仲裁機構代表處。這一舉措打破了地域限制,使兩地仲裁資源得以更加靈活地流動和配置。
在司法協助方面,內地與香港已建立起全面的民商事司法協助體系。2019年,內地與香港就仲裁程序簽署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截至2024年4月,僅香港國際仲裁中心已向內地法院提出保全協助申請119份,涉及標的金額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內地法院從受理協助香港仲裁的保全申請到保全措施執行完畢的平均期限為28.3天。這種高效的司法協作機制,為京港兩地仲裁合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調解機制建設方面,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創建的“一帶一路國際商事調解中心”展現了京港合作的創新實踐。截至2025年,該中心與境內外政府部門、法院、仲裁、律所、商協會等單位機構簽約設立126個調解室,服務能力延伸至80個國家和地區,全球1200名調解員辦理商事案件5萬余宗,調解結案成功率達60%。未來,京港兩地可探索建立統一的在線爭端解決平臺,利用區塊鏈技術確保仲裁與調解過程的可追溯性和透明度;共同培養熟悉兩地法律規則的復合型法治人才,打造專業化服務團隊;推動形成“調解+仲裁+訴訟”有機銜接的多層次糾紛解決模式,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提供全流程保障。
人才資源整合是服務網絡的核心支撐。京港兩地可通過系統性整合人才、技術與信息資源,構建覆蓋跨境投資全周期的專業化服務網絡,有效提升企業“走出去”的協同效率與風險防控能力。京港兩地可借助“中關村科學城—香港創新加速器”等平臺,培育熟悉國際規則與兩地實務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為企業提供投資全流程智力支持。
信息技術協同是提升服務效能的關鍵。在搭建數字化服務平臺方面,京港兩地可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實現跨境需求快速匹配,創新設立“全球1小時法律響應生態圈”。推進電子簽名證書跨境互認、數據跨境流動安全治理等機制,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合規保障。探索聯合發布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投資指南,整合京港兩地數據庫資源,幫助企業精準識別行業機遇與合規要求,降低企業跨域經營的信息不對稱風險。建立“京港專業服務數據共享平臺”,深化人工智能技術在風險預警中的應用,并針對東南亞等重點市場開發專項信息服務產品,持續優化全鏈條保障能力。
京港攜手,將以成熟的專業服務生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實現更高水平的互聯互通與可持續發展。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賈 輝 作者系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