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由浙江市場監管局牽頭開發的數字化工具——“浙里小哥碼”正式上線運行。該應用主要面向網約配送員群體,通過與主流外賣平臺對接,可實時獲取配送員身份信息及當前配送訂單詳情,完善騎手服務、平臺監管、物業管理三方機制,有效解決外賣騎手“送單最后一百米”難題。
浙江是平臺經濟大省,外賣騎手在冊人數突破100萬人,以外賣騎手為代表的新就業群體權益保障備受關注。增強外賣騎手的安全感獲得感,更需要用技術手段賦能各方管理,及時填補管理與服務方面的空白,做到既要管好,又要服務好,彰顯治理智慧與城市溫度。
現在,“浙里小哥碼”已成了騎手們高效工作的助手,騎手送貨時掃碼即可快速生成包含其身份及實時訂單信息的核驗頁面,供小區物業人員即時查驗;若騎手出現不文明現象,物業也可在系統上投訴,信息將實時同步給平臺,既方便了監管,又可有效避免業主、保安與外賣小哥的三方矛盾。最直觀的改變就是杭州富陽區推廣試行了“富陽小哥碼”一段時間后,平均每單節約配送時間5分鐘左右,投訴率減少一半,接單量也有不小提升。在整個應用的服務過程中,外賣小哥高效地完成配送,平臺實現了精細化管理,物業有了管理依據,市場監管部門也得到了后臺監管數據,幾方共贏的局面有利于推動整個行業規范健康發展。
“浙里小哥碼”的推出是數智賦能監管的一次有益嘗試,而在后期推廣運行工作中,仍需做好數字服務的跟蹤與優化,讓數據多出力,為外賣小哥多減負。
一方面,要提升數字應用的易用性。目前,各地都有一些為實現數字管理而開發出的應用,但也出現服務應用的響應速度慢、處理結果慢、操作方式不便等問題,因此,應不斷迭代應用版本,修復使用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提升應用的便捷度、體驗感,讓其成為用戶離不開的實用工具。
另一方面,要增強數字應用的多用性。一款服務應用真正的價值在于其提供的服務內容,以“浙里小哥碼”為例,其增值功能也比較豐富,除了解決“進小區難”問題外,還提供地圖導引、暖心驛站、騎士學院、投訴求助等功能,成為騎手生活工作中的小助手。
除了浙江,當前全國很多地方都開始探索為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等新型就業群體開發數字化服務管理應用,其背后是新業態發展帶來的新治理要求,以及對推動新就業群體服務管理和凝聚關愛的迫切需要。讓興起于平臺經濟的新就業群體接受數字化的管理模式,讓數字應用在管理過程中發揮實效,正是我們一直以來追求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良好詮釋,也是被動管理變為主動服務的生動寫照。(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李 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