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危舊樓房如何改建,一直是城市更新的痛點和難點。前不久發布的《關于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穩步推進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支持老舊住房自主更新、原拆原建。”2025年以來,各地積極結合實際情況,“原拆原建”的項目在多地啟動實施。這兩天,位于北京西城區的又一個“原拆原建”項目就正在施工。

三里河一區28號樓,是北京市西城區第二個“原拆原建”的項目。當記者來到施工現場的時候,發現有不少人在圍觀。據施工人員介紹,每天這里都會有人來拍照,其中多數是這棟樓的居民。

三里河一區28號樓始建于上世紀70年代末,是典型的老舊住宅樓,共有3個單元54戶居民。因為樓齡長、缺乏維護,樓內水管銹蝕漏水是常事,2023年還被納入西城區危舊樓改建范圍。

自主更新、原拆原建,居民有這樣的想法,國家也有政策支持,于是西城區針對這個項目拿出了具體實施細則。按照“誰出資、誰受益”原則,這個“原拆原建”項目的資金計算下來是政府出資約40%,居民出資約60%。以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為例,總成本是每平方米11815元,其中,政府補貼5786元、居民負擔6029元。對于超出原有房本面積的部分,居民按照每平米11815元來進行支付。

北京市西城區三里河一區28號樓居民表示,他們愿意,但在最后具體簽合同交錢的過程中,有六七戶有實際困難。

“原拆原建”項目啟動的先決條件是居民要100%同意。面對出現的問題怎么辦?為此,街道和社區成立了工作專班,采取“一戶一策”的方式,逐一上門溝通協商,還聯系了相關的銀行和金融機構,為經濟上有困難的家庭提供金融支持方案。

最終,經過近兩年的前期準備,在街道、社區工作人員,以及居民的多輪溝通之下,54戶居民僅用時77天就完成了項目的改造簽約,盼來了改造團隊的進駐。
“搭積木”式模塊化改造 助力居民早住新居
項目啟動改造了,居民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就是什么時候可以入住,畢竟租房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為此,相關部門和改造團隊在這次的項目上引入了全新的,可以大幅壓縮工期的建造工藝。

在三里河一區28號樓項目現場,這棟樓的改建如同“搭積木”一樣,重型塔吊把一個模塊吊裝到預定的位置,不到半小時就完成了作業。而在項目不遠處的路旁,還有4、5個模塊已經運送到位等待吊裝。

中建國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白建偉介紹,90%的建造工序都是在工廠里面完成的,在工廠里面完成了建筑結構、內部裝修、管線安裝,然后把它運到現場進行現場組裝,這個工期縮短到25%。

三里河一區28號樓采用裝配式技術,意味著模塊化建造已經從試點走向成熟推廣。如今,在設計方案確定之后,現場拆除和工廠模塊生產可以同步啟動,實現了“一邊拆一邊建”。

同時,改造團隊根據這棟樓的功能分區,將每層樓拆分成26個模塊,并將所有房屋內的管線、地板、開關面板等材料一并預制在模塊內,達到現房交付的標準。這樣,模塊運到施工現場后,只需要吊裝到預定的位置,再將所有的管線連接就可以了。

如今,借助模塊化建造方式,項目的施工進度大幅提速。

為了讓業主入住之后更加了解房子內部構造,改造團隊未來還會為每個業主提供一份房子的數字說明書,所有管線的布局一目了然。
空間擴容 “原拆原建”適老又宜居
建設速度快了,用的材料和技術更好了。但是“原拆原建”的居民們其實還有擔心,一來新房的戶型能不能更寬敞,二來新房的面積能不能在合理范圍內多增加一些?對此,改造團隊是如何幫助大家實現這些愿望的?

據介紹,三里河一區28號樓由于重建后的房子增加了電梯,整棟樓的面積增加了約17%。為了將這17%的增容面積在功能上發揮到極致,同時還要兼顧公平分配,街道和社區的工作專班找了多家施工單位進行溝通,目的就是一個——為大家找到最優的設計方案。
在最終的方案中,建成后房子的廚房不低于4平方米,衛生間不低于3平方米,并且在保留原有戶型基礎上,每家每戶還增加了一定的面積。

不僅如此,在改造的過程中,考慮到這棟老房子的居民中有一半都是老人,建成的新房子除了有電梯,還增加了許多適老化設施。

北京市西城區住房和城市建設委員會副主任王勇表示,在改建過程中絕對不是一個單獨的危舊樓改建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情,實際上是解決了很多民生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通過這個“原拆原建”的模式,能夠徹底解決房屋的安全隱患、消防隱患,而且真真正正能讓居民住上“好房子”。
創新方式方法 多地按下“原拆原建”加速鍵
不只是北京,2025年以來,全國多地都有“原拆原建”的具體案例落地。部分地方還在一棟樓“原拆原建”的基礎上,創新方式方法,實現了成片連片自主更新。

在湖北宜昌的夷陵區,“原拆原建”不再僅限于一棟樓。這棟建于上世紀70年代的老舊居民樓,通過原址改造,很快就要變成一座嶄新的商住綜合體。

原來,2025年3月當地啟動該樓改造時,面臨居民不愿外遷、局部改造難以治本等現實問題。夷陵區創新思路,為了推動這一棟樓原地重建,特意整合了周邊三棟閑置國有資產建筑,統一規劃為商住綜合體。這樣,項目建成后,不僅可以提供48套商品住房,還有了兩層商業空間及90個地下停車位。

同樣,在廣州,前不久啟動的得勝崗改造項目,則是當地首個成片連片的自主更新項目,標志著“原拆原建”模式從單棟樓向成片區域拓展。

改造前,得勝崗片區共有25棟建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磚混結構舊樓,大部分房屋缺少獨立廚衛和排污設施。而隨著成片連片改造,居民的居住環境將得到極大改善。像居民曾阿姨,家里原本65平方米的舊房,將可以置換為85平方米的三室兩廳新房。

據介紹,廣州通過建立“居民出一點、企業出一點、政府補一點”的多元籌資機制,積極引導產權人參與自主改造。改造后的得勝崗片區將配備獨立廚衛、電梯、無障礙設施和地下停車場,整體完工后預計還可以新增約300套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新市民、青年人和工薪群體。

而在浙江,《浙江省城鎮社區更新條例》已于2025年7月正式實施,成為全國首部城鎮社區更新領域的省級法規,明確“房屋建筑所有權人可提出更新項目申請”。廈門則規定,建筑年限滿40年、結構差、功能不全且無維修價值的房屋,所有權人可在符合規劃前提下申請原地翻建,改造方式靈活多樣,支持單棟、多棟聯合或整體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