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專業會計團體之一澳洲會計師公會近日發布《2025年商業科技應用調查》報告。報告顯示,過去12個月,中國內地企業的人工智能(AI)應用率與應用成熟度實現同步提升。21%的受訪者表示,AI已廣泛融入企業的各個環節,綜合采用第三方AI工具、定制化AI工具以及自研工具,較上次的調查比例9%顯著增長,并在所有受訪市場中位居首位。此外,30%的企業已在數個領域適度應用AI,主要依賴第三方AI工具。
報告發布后,澳洲會計師公會華南區委員會會長、澳洲資深注冊會計師陳建峰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動化和AI技術給重復性、流程化的基礎技能崗位帶來最直接的影響。這一趨勢將促使企業在人才引進上做出結構性調整,通過招募具備數字化能力的人才來重塑各職能領域。
“隨著數字化轉型帶動復合型人才需求增長,企業不能只著眼于填補新崗位缺口,還應繼續提升或再培訓現有雇員的科技應用技能。”陳建峰說。
隨著各行業數字化轉型提速,中國內地雇主正積極重塑人力資源策略,以滿足不斷更新迭代的業務需求。調查發現,受AI應用普及影響,32%的受訪者表示,過去12個月企業減少招聘初級財會人員,與此同時,18%的企業積極為其財務部門擴招具備AI專業素養的人才。
陳建峰認為,這一變化反映出AI正在重塑會計與財務行業的人才結構——重復性的工作職能加速自動化智能化,而具備技術與業務復合能力的人才需求迅速上升。這一趨勢創造了新的職業發展機遇,也伴隨對傳統職能的技能提升要求與轉型適應。
陳建峰進一步指出,隨著AI技術在處理核算、對賬、報銷等流程上實現自動化,財會行業正經歷著深刻的數字化與智能化轉型。這一變革推動財務崗位的核心價值從基礎操作,加速向分析、戰略支持與風險控制等高價值領域遷移。因此,市場對財會人才的需求,正轉向具備跨學科知識,能夠運用科技勝任戰略決策、創新與風險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士。
陳建峰還指出,中國內地企業人工智能應用水平在亞太區中領先,但仍然普遍面臨輸出結果缺乏透明度或可解釋性、引發數據/隱私問題和對現有技術系統集成的挑戰等瓶頸,AI的真實價值尚未完全釋放,企業在“用AI”與“用好AI”之間仍有明顯差距。
企業如何有效釋放AI價值?陳建峰表示,只有讓AI的效果可度量、可分析,才能形成穩定、可持續的投入邏輯,使技術真正服務于企業的長期戰略。
對于大型企業而言,陳建峰表示,首先應明確企業面臨的核心業務挑戰,將技術投入與戰略目標緊密綁定,避免在缺乏清晰方向時推動大規模投資。其次,借助技術專家進行診斷,能夠幫助企業更準確地匹配適合自身現狀的AI應用方案。同時,企業應建立一套可對比、可追蹤、且“對標成效”的投資回報評估體系,并通過持續的反饋機制推動技術在組織內部的迭代與優化。
對中小型企業而言,陳建峰認為,有限的資源意味著更需要在投資決策上保持聚焦和審慎,應優先考慮能提升核心業務的技術方案,確保每一項投入都具有明確的業務價值。同時,以階段性的方式分步推進AI投資,能夠幫助企業在成本可控的前提下逐步驗證效果,避免“一步到位”帶來的風險。企業還應定期回顧技術應用表現,與過去的成果進行對比,保持技術方向與整體業務戰略的一致性。
報告還發現,數字化轉型的快速推進也加劇了企業對網絡安全的關注。過去12個月內,74%的中國內地受訪者表示其所在企業持續使用網絡安全軟件。35%的受訪者表示網絡安全已全面融入公司戰略與運營,并基于數據和威脅情報持續改進,定期進行獨立審查與測試,該比例高于28%的調查平均值。
“中國內地企業對數據保護的重視程度與實踐水平正顯著提升。”陳建峰表示,持續提升員工的網絡與數據安全意識十分關鍵,企業應制定相應的指引讓雇員負責任地使用AI,在提高生產力的同時,進一步保障企業數據資產安全。同時,中小企業通常依賴第三方軟件,必須保持警惕,定期進行評估與更新,以防范不斷升級的網絡威脅。此外,采用安全運營中心模式或其他技術外包解決方案,也不失為有效監控并應對網絡安全威脅的可行之策。
報告還指出,65%的中國內地受訪者預計,其所在企業未來12個月將進一步增加對AI技術的應用,較上一次調查躍升17個百分點。
“這充分體現了中國內地人工智能強勁的增長勢頭,以及企業對其戰略價值的持續信心。”陳建峰表示,中國“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要加快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創新,全面實施“人工智能+”行動。這一戰略部署將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并推動AI在各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廣泛應用,從而進一步激活全產業鏈的創新活力。(經濟日報記者 朱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