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2025世界市長對話·南京”活動參會人士在長江江豚海巡船上與江豚吉祥物合影。 經濟日報記者 王一伊攝
11月19日至21日,“2025世界市長對話·南京”活動在江蘇南京舉行。來自中國和文萊、埃及、德國、意大利等10個國家的城市市長以及代表參會,分享各國城市治理經驗,探討城市發展未來趨勢,為全球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
人水共生 城水共榮
河流是文明的搖籃,也是城市的命脈。在主題為“以文化、綠色與智慧開創濱水城市可持續未來”的世界市長對話活動中,各國濱水城市市長和城市代表分享了治理經驗,共同探討了大河流域城市在生態保護、民生改善、文脈賡續與城市現代化進程中的挑戰與發展路徑。
南京作為中國四大古都中唯一位于長江流域的城市,人與水和諧共生的智慧,早已深深融入南京的城市血脈。南京市副市長孫百軍在開場發言中表示,以文化為根,可以讓千年文脈在濱水空間中“活”起來;以綠色為底,可以讓生態修復在工業轉型中“綠”起來;以智慧為翼,可以讓城市治理在數字賦能中“智”起來。孫百軍從文化傳承、綠色轉型、智慧賦能3個維度,分享了南京發展中的實踐與思考。他表示,南京正努力探索一條兼具歷史厚度、生態溫度與科技銳度的濱水城市高質量發展之路。
納米比亞溫得和克市市長恩德西哈費拉·拉蘭賈表示:“我們城市的未來和河流有著緊密的關系。在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環境污染和人口增長等方面的挑戰下,南京樹立了城市通過轉型創新實現更好發展的優秀范例。我們希望與南京在城市水資源管理等方面加強互學互鑒,也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南京在環境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
文明互鑒 文化共享
馬來西亞馬六甲歷史城區工作委員會主席顏天祿是在場唯一一位以中文進行分享的外方嘉賓。他講述道,馬六甲是古代以及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見證了千年商貿往來與文明交融。自15世紀以來,馬六甲就是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馬來文化、中華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與歐洲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今天獨特而多元的世界文化遺產城市風貌。
濱水城市的發展從來不是孤立的。顏天祿回顧過去,講述了南京與馬六甲作為鄭和下西洋出發地和駐扎地的歷史淵源,在2008年正式結為友好城市。結好以來,兩市不斷深化交流合作,2018年7月馬六甲成功舉行“南京文化周”,2019年5月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與馬六甲雞場街建立友好街區關系……他表示,這一個個雙邊互動的成果,正是南京與馬六甲兩市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下,從“大寫意”進入“工筆畫”發展階段具體交流合作的體現。
墨西哥墨西卡利市與南京市于1991年結為友好城市,迄今已有34年歷史。墨西卡利市旅游和會展局局長瑪利亞·穆里略在發言中強調,墨西卡利與中國有著深厚的友好情誼。作為南京的友好城市,墨西卡利擁有超過15000人的廣大華人社區,他們對墨西卡利市的發展有著巨大的貢獻。“1991年和南京簽署友城協議的官方文件現在已經成為墨西卡利市文獻歷史遺產的一部分。在墨西卡利城的入口有一個中國塔,也是友城關系的重要象征。此外,我們也不斷加強兩地合作,促進雙方友好關系,并舉行一系列的文化交流活動。希望通過我們的友好關系,為兩國人民、兩城人民帶來更多的利好。”瑪利亞·穆里略說。
吉薩省是埃及最古老的省級行政區之一,以擁有金字塔、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等獨特的歷史遺產著稱。關于如何增進文化交流,吉薩省副省長亨德·穆罕默德·艾哈邁德·阿卜杜勒哈利姆介紹,吉薩省和中國有著密切的合作,在舉辦文化歷史遺產和文物的展覽活動時,都會邀請中國駐埃及大使館參加,希望能以此促進兩國文化互通,增進相互理解。
經貿聯通 互利共贏
長江經濟帶正日益成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主力軍。來自各國的市長及代表也分享了所在城市與中國和南京市的經貿往來。
顏天祿表示,今年是鄭和下西洋620周年,鄭和將和平、友誼、貿易以及科技帶給了馬六甲,讓馬六甲享有至少1個世紀的繁榮和穩定。目前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馬六甲歷史城區已經和中國的31個歷史文化街區締結友好關系,并開展文化、旅游、貿易、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往來。馬六甲也將繼續弘揚鄭和精神,讓友誼繼續發光發熱。他同時呼吁各方攜手,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和四大全球倡議的指引下,共同推動“一帶一路”濱水城市合作。
意大利科莫市市長亞歷山德羅·拉皮內塞回顧了當地紡織業接觸中國絲綢后轉型的歷史。他介紹,15世紀初,絲綢之路將東西方遙遠的城市和文化連接在一起。這樣的貿易網絡讓科莫接觸到來自中國的絲綢,而科莫湖有著得天獨厚的氣候與充足的水源,成為種植桑樹的理想地點,也讓科莫成為絲綢生產的核心。現如今,科莫的絲綢產量占歐洲絲綢產量的80%,有著覆蓋創意、設計、圖案加工、分銷物流一系列環節的產業鏈。
塞爾維亞諾維薩德市市長扎爾科·米欽表示,諾維薩德位于多瑙河畔,也是匈塞鐵路線上的重要樞紐。得益于中塞“鋼鐵友誼”,中國企業為諾維薩德承建了鐵路基礎設施,諾維薩德—貝爾格萊德、諾維薩德—蘇博蒂察也建成了高速鐵路,為當地人帶來更加快捷便利的出行體驗。今年,中國公司在多瑙河上建造了兩座大型橋梁,不僅解決了交通問題,也重塑了城市風貌。
“我們特別感謝中國,中國是我們很好的朋友。非常期待兩國在未來能夠有更多緊密合作,在兩國發展中書寫新的篇章。我們有著共同的愿景和目標。春華秋實,中國和塞爾維亞合作之樹會生長得非常繁榮,為兩國人民帶來豐碩的果實。”扎爾科·米欽說。(經濟日報記者 王一伊 李璐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