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創新推動了長期資金源源不斷流入科技企業。自今年3月初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開展適度放寬科技企業并購貸款政策試點以來,商業銀行紛紛落地科技企業并購貸款試點業務,受到眾多科技企業的歡迎。
我國并購貸款在企業并購融資結構中占比較低,遠低于國際成熟市場的水平。并購貸款政策試點優化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將參股型并購納入支持范圍,突破了傳統控股型并購的局限,適配了企業通過戰略投資實現技術協同、產業鏈互補的多元需求。同時,貸款比例上限提升和針對科技企業的專項政策,直面中小企業并購資金缺口大、科技企業輕資產、融資難的痛點,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了金融活水。
以政策“松綁”為并購市場注入制度紅利,既呼應了產業升級對資本配置的需求,也是當前進一步改善金融支持創新政策環境的有效舉措。據萬得資訊數據統計,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并購市場(包含中國企業跨境并購)共披露5870起并購事件,交易規模達14981億元。未來隨著相關政策的不斷落地,有望釋放千億元級融資空間。
并購貸款需精準把握創新發展與風險防控的平衡,讓金融活水既滋養產業整合,又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這是并購貸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從銀行業務層面看,面臨三重挑戰:一是信用風險敞口擴大。貸款比例提升后,若并購標的盈利不及預期,可能導致不良貸款率上升,需警惕壞賬風險。二是專業能力適配不足。參股型并購的權益保障、科技企業無形資產估值等新課題,對銀行行業研究、風險定價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三是合規監管難度增加,貸款置換先期價款等條款若缺乏全流程監控,可能滋生資金挪用、虛假并購等問題。
從企業端來看,同樣存在風險隱患:部分企業可能借政策“松綁”盲目加杠桿,導致資產負債結構不良;并購后的整合效果直接決定還款能力,團隊磨合、技術轉化等問題易引發經營風險。此外,跨境并購中的匯率波動及各類風險也進一步增加了風險管控的復雜性。
穩妥推進并購貸款可持續發展需要多方協同,共同構建多元治理體系。地方監管部門可著手細化配套規則,因地制宜針對科技企業、跨境并購等場景制定差異化監管細則,通過動態監測系統強化資金流向管控。商業銀行需強化全流程風控,建立覆蓋并購交易評估、標的估值、貸后整合跟蹤的全鏈條機制,組建專業團隊深耕細分行業,運用大數據模型提升風險定價精準度;同時優化信貸產品設計,結合股權融資、擔保增信等工具分散風險。企業作為經營主體,應樹立理性并購理念,避免盲目擴張,將并購后的整合規劃納入前期決策,通過完善公司治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筑牢還款能力根基。
守好底線方能行穩致遠。此次并購貸款的政策調整,也是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與風險防控能力的雙向考驗。惟有以制度完善劃定創新邊界,以技術賦能提升風控效能,才能讓并購貸款成為產業整合的助推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陸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