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衣服還是買吊牌?最近,不少消費者收到貨,最吸引目光的不是款式,而是衣服上比臉還要大的吊牌,不僅大,吊牌上還密密麻麻地寫滿了警告:“試穿請保留,拆除不退不換”。為什么會這樣?背后原因也有些無奈,商家們反映,因為經常有一些消費者,利用平臺“七天無理由退貨”規則,免費“蹭穿”新衣服。
電商商家 沈女士:以前我們都是用這種小吊牌,但是這種吊牌只要一藏,就藏起來了。她穿出去也不覺得難看,丟臉。所以我們現在應對的措施就是用很大的吊牌,A4紙那么大,那看你怎么穿出去了。
這些吊牌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硬”。它們的材料普遍是硬紙殼、硬塑料,厚度跟身份證差不多,就算僥幸能被藏到衣服里,穿的時候也會把人硌得生疼。于是,社交平臺上,一些“蹭穿”者們,又開始針對這些巨型吊牌,研究出可以完美拆卸、完美裝回的攻略。吊牌生產商們也緊急跟著改進,比如絲帶式吊牌、一次性鎖扣甚至還有密碼鎖等等。
電商商家 沈女士:這些年做過的一些防拆扣,真的是越做越大,但還是無濟于事。我們每一件都是采用了這個大吊牌、小吊牌,還有一個防拆扣,全部三個都有。如果退回來的時候沒有的話,我們可以直接拒收。
電商商家 沈女士:對于我們商家來說真的還是蠻可憐的,就免費把我們商家當成了試衣間。你看這個袖口,臟成這個樣子還給我們退回來。這個香水味還是在的,已經變成舊衣服了,而且這個衣服只能作為報廢品。這件衣服賣500多元,幾十塊錢的利潤,我們要賣多少衣服才能把這個衣服換回來?
巨型吊牌的火爆,還衍生出了產業鏈。一位來自四川的吊牌生產商透露,她最早接觸這門生意,是兩年前,一位商戶找她定制巨型吊牌。問及原因,就是經常遭遇“蹭穿”后的惡意退貨。而換上巨型吊牌后,確實退貨率有所下降。慢慢地,這成了女裝商戶間爭相傳遞的“好消息”。大家都苦惡意退貨久矣,今年“雙十一”前三個月,找這位生產商咨詢的商家就有上千個,巨型吊牌的訂單量高達七八十萬套。
上海市消保委副秘書長 唐健盛:我認為這是一個我不愿意看到的情況,商家為什么要這么去做,他承擔不起有些消費者的這種濫用無理由退貨權利所給他帶來的商業風險。第二,其實對于購買到這樣產品的消費者,我相信沒有人心里是覺得很舒服的。當然,法律上也有相關的規定,就是說你退回來的貨原則上應該可以進行二次銷售的。但是這個事兒是沒有一個標準的,平臺需要的是市場占有率,我們現在毫無疑問是一個買方市場,我相信它從提高它的交易單量角度,平臺肯定會盡可能讓商家按照七天無理由退貨來退,越是中小微商家他越扛不住。
電商商家 沈女士:有時候他們穿了十五天,他還是會來退的。以各種理由借口就說我出差,我不在家,能不能幫我退一下。我沒穿過這個衣服,但是往往收到的就是穿過的,如果平臺判我們輸的話,這件衣服就等于報廢了,要我們商家承擔。
有些消費者濫用“7天無理由退貨”給商家帶來的種種問題,不僅限于女裝行業,只不過目前在數據上,它最為突出。不少人建議,是時候做一些防止濫用補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