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空經濟從“概念熱詞”加速轉化為“產業實景”,這一新業態正在荊楚大地上展現出蓬勃生機。首批低空短途客運航線開通、低空旅游俯瞰長江、農業無人機春耕顯身手……隨著通用航空技術的突破和低空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展現了低空產業的無限可能,也彰顯出低空經濟發展的廣闊前景。
低空經濟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具有高技術、高成長、高附加值的顯著特征。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叮囑,“我們在新賽道上不能掉隊”。湖北省出臺《加快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預計至2027年,全省低空產業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如何搶抓機遇、整合資源、激活市場,讓低空經濟飛“穩”又飛“好”,既時不我待,也前景廣闊。
完備的基礎設施,是低空經濟穩健前行的穩固基石。要因地制宜加快通用機場布局、完善起降場地布設,實現湖北省內縣域起降點全覆蓋,為各類低空飛行器提供可靠的起降、停放場地。強化低空經濟智能大腦建設,確保運行安全,健全5G、算力、大數據、導航等智能化設施,借助信息互聯,實現精準導航與高效調度。光谷科創走廊布局全國首個低空經濟數字底座,通過5G專網、邊緣計算節點和遙感數據中心,為無人機物流、智慧巡檢提供毫秒級響應保障。只有從地面到空中,從硬件到軟件,全方位筑牢基礎設施根基,低空經濟方能展翅翱翔,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
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亟需突破輕量化材料、精準感知、飛控系統及能源技術的“卡脖子”難題。當前,高性能輕量化材料、精準感知等技術尚待突破,飛行控制等部分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和新能源汽車不同,飛行器在空中難以通過簡單增加電池容量提高續航能力,突破新的電池技術迫在眉睫。要充分發揮湖北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集聚優勢及產業集群優勢,帶動上下游企業協同創新。武漢理工氫電的80kW氫燃料電池實現4小時連續飛行,能量密度達鋰電池3倍,武漢理工大學聯合寶武集團研發的碳纖維增強陶瓷基復合材料,抗沖擊強度提升5倍,已應用于“楚天號”貨運無人機。全省正著力打造關鍵零部件生產集群、系統研發集群、新型材料供應集群和整機制造產業集群,重點突破碳纖維復合材料和輕型合金材料技術,探索新型電池材料與技術,加強關鍵技術攻關,提升低空經濟“硬核競爭力”
人才在低空經濟發展中占據著核心地位,是推動產業進步的關鍵要素,尤其是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能夠全方位地服務于產業發展,為產業注入強勁動力。目前低空經濟領域專業人才的供應還較為滯后。據市場初步測算,我國僅無人機操控員的就業缺口就高達100萬人。要充分發揮戰略人才力量“十百萬千”行動的牽引作用,精準引進、培養低空領域行業領軍人才,將適航審定、通航服務類別等專業技術人才列入省級人才引進計劃,充分發揮人才引領驅動作用,為低空經濟發展厚植人才新優勢。持續強化低空飛行培訓領域優勢,支持現有通航企業提升傳統航空培訓業務能力,積極引導開展無人機操控員、eVTOL駕駛員等專業人才培訓,培養更多懂技術、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
當市場活力充分激發,基礎設施保障完備,技術支撐持續增強,人才力量繼續夯實,在多方合力之下,低空經濟產業必將迎來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時期。屆時,低空經濟定能以創新為筆、奮進為墨,成為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作者:周慧芳(武漢市江漢區“西北湖學社”網評團隊、區委組織部)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