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完“半馬”還有運動會 機器人為啥都愛搞體育?

    2025-05-12 07: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查看余下全文
    (責任編輯:孫丹)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宏觀經濟 > 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跑完“半馬”還有運動會 機器人為啥都愛搞體育?

    2025年05月12日 07:18   來源:經濟參考報   

      往返競速跑、足球對抗賽、機器人格斗……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近日在江蘇無錫舉行,150多臺機器人“選手”在運動場上展開比拼。此前的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引起廣泛關注,北京今年還計劃舉辦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

      從跑“半馬”到運動會,機器人為啥要扎堆搞體育?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上的2V2機器人足球比賽,紅藍雙方機器人在模擬綠茵場上攻防交替,貢獻了“腳后跟進球”“中場射門”等名場面;投籃比賽中,機器人“鐵墩”手腕輕扣,十投全中贏得滿堂彩……

      “體育競技提供了復雜多樣的真實場景,對機器人來說意味著從感知環境到信息分析、再從實時決策到運動控制的考驗,這正是機器人研發需要的。”在清華大學計算機博士、體育部博士后李晨曦看來,體育競技是機器人技術理想的試驗田,也是機器人邁出實驗室、走向真實生產和生活的重要一步。

      國際大賽一直是高新科技的試驗場。從奧運賽場的計時系統、高速攝像機,到網球“鷹眼”、世界杯VAR(視頻助理裁判)技術,人類不斷將新技術應用于體育。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一名觀眾的感言一語中的。機器人比賽,正是一種科技綜合測試。

      “為什么搞體育?”江蘇一家科技企業人形機器人事業部副總經理郭大宏說:“就是為了把機器人性能設計得更穩定可靠,向應用領域拓展。”馬拉松的耐力、格斗的對抗、運球的走位,模擬了現實中復雜的動態環境,考驗機器人的運動控制、環境感知、能源管理等綜合能力。

      競技體育為機器人研發測試走出“一條路”,也為機器人走近大眾、走向市場打開“一扇窗”。

      科技創新也需要“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玄智(深圳)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賽事總監王奕濤說:“大家都在尋求突破,這次運動會能把這么多機器人研發企業的尖端科技進行集中展示,無疑可以助推前沿信息交流和技術整合。”

      利用體育賽事的高關注度和娛樂性,推動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大眾視野,對消除公眾的技術距離感、提升社會認知度也是一大利好。

      多家參賽企業負責人坦言,希望借比賽為自家機器人爭取更多曝光,拓展應用場景,發掘更多潛在市場機會。

      “鋼鐵運動員”上場

      參加北京亦莊半馬的人形機器人“天工Ultra”身高1米8,兩條大長腿擅長奔跑;重心穩、續航長的“旋風小子”則是小個頭,腳上穿著童鞋;參加足球對抗賽的機器人“加速T1”身高僅1米2,但射起門來毫不含糊……

      這些參賽機器人的“高矮胖瘦”各不相同,但都不約而同地模仿了人形。既是機器,為何執著于做“人”?

      “機器人要想服務于人類,首先要適配人類環境。”東南大學機器人傳感與控制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徐寶國告訴記者,日常生活中從樓梯臺階的高度到門把手的形狀,包括體育場上從運動器械的尺寸到比賽場地的布局,都是按照人類身體結構量身定制的。“試想一下,如果踢球的機器人沒有雙腳,而是用輪式底盤,可能永遠無法適應真實球場和足球比賽規則。”

      在無錫同期舉行的人形機器人百人會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丁漢表示,人的一雙腳可以走到世界每一個角落,人形機器人具備高度通用的形態,可適用于各種場景和復雜作業,所以人形機器人是具身智能的最佳載體。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張建偉認為,具身智能是未來真正能夠連接物理世界、解決物理世界痛點的重要賽道。

      實踐證明,機器人的人形設計在面對真實生活場景時具有獨特優勢。在北京亦莊半馬中,“天工Ultra”機器人就憑借類人關節結構,成功摘得冠軍獎杯。而采用履帶式設計的機器人,在面對賽場復雜地形時表現不盡如人意。

      “擬人性”也更易引起人們“共情”。在北京亦莊半馬中,參賽的“小巨人”機器人以雙丸子頭哪吒造型亮相,還用網絡熱梗與觀眾互動,成為賽場內外的“網紅”。

      人類對類人形態的天生親近感,有利于打造“人機共融”的未來社會。

      郭大宏認為,隨著技術發展,人機協作的體育新模式有望興起。比起與自動化發球機對打,運動員與人型機器人進行對抗訓練的效果將大大提升。

      丁漢關注的機器人未來增長點也在服務領域,比如醫療康復、養老、家政機器人,這對應對老齡化社會等挑戰都有著重要意義。

      “蹣跚學步”是為了“健步如飛”

      北京亦莊半馬的機器人完賽率僅30%,2小時40分42秒的冠軍成績也與人類馬拉松運動員的最好成績相去甚遠;首屆具身智能機器人運動會的足球對抗賽上,機器人球員被自己絆倒后“負傷”,被工作人員用擔架抬出賽場,為現場觀眾貢獻了不少笑聲……機器人賽場表現與公眾預期中的科幻場景有差距,甚至屢屢“翻車”,這與ChatGPT、DeepSeek橫空出世時公眾的驚呼形成反差。

      張建偉表示,ChatGPT和DeepSeek只類似我們處理文本的“腦區”,但運動等場景涉及“小腦”的控制以及視覺、聽覺、觸感等多模態的聯合控制,要復雜得多。

      “機器人如果不小心出點洋相,我們反而‘更開心’。”王奕濤說,機器人在動態復雜環境中的運動控制極具挑戰,團隊希望以此來測試穩定性,在“實戰”中盡可能多地收集反饋數據,以改進提升。

      機器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機器人運動員現階段如嬰兒般的“蹣跚學步”,正是為了走向“健步如飛”。

      “看似表現笨拙,實則潛力巨大。”徐寶國是機器人運動會的“鐵桿粉絲”。在他看來,人形機器人投身運動有望帶動局部領域的技術突破。例如,格斗項目推動靈活對抗與快速響應策略發展,足球項目促進團隊協作算法優化,跑步項目則考驗步態控制和能耗管理。這些成果一旦成熟,還將賦能康復訓練、輔助運動、災害救援等人機共存和協作應用場景,具備極高的應用價值與商業化潛力。

      從春晚舞臺跳舞到運動場踢球,兩者是同一種機器人嗎?專家解釋說,跳舞與踢球雖同屬“運動”,但動態控制目標、節奏響應與穩定策略各不相同。目前機器人大多采用針對性優化算法,通用性較差。隨著多模態融合、元學習、在線自適應控制等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一專多能”的多面手機器人有望在不遠的未來與我們見面。

      對于未來的疑問,答案往往藏在歷史里。1894年法國人第一次舉辦汽車比賽,報名的102輛汽車中僅有9輛完成128公里的賽程,穩定性和速度均不如馬車;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現代電子數字計算機在美國誕生時,重量達數十噸,每次調整計算任務需耗費幾天時間。

      讓機器人像人一樣靈活、一樣智慧,是人形機器人研發的最高夢想,但在技術演進過程中,需要大量試錯與耐心。從春晚舞臺到體育賽場,具身智能機器人已開始進入生活場景,邁開走向百姓家庭的第一步。

    (責任編輯:孫丹)

    国产精品无码成人午夜电影| 天堂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爆乳无码一区二区麻豆| 一二三四在线观看免费中文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免费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a乱码日本中文字幕高清 | 激情无码人妻又粗又大中国人|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 佐藤遥希在线播放一二区| 少妇人妻无码精品视频app| 免费看又黄又无码的网站| 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伦无码专区| 东京热加勒比无码视频|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综合|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喷水|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国产|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四虎影视无码永久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丝袜制服一区|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亚洲一本大道无码av天堂|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成年无码av片在线| AV成人午夜无码一区二区|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超碰| 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WWW| 中国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啪啪软件| 无码粉嫩小泬无套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无码内射| 一夲道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码日韩专区免费|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蜜桃| 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