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海關總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3.84萬億元,同比增長5.6%,不僅增幅大,還創造了歷史同期次高紀錄,也成為單月進出口規模第二高。其中,出口2.27萬億元,增長9.3%;進口1.57萬億元,增長0.8%。4月份的好成績也帶動前4個月外貿整體增長達到2.4%。
“超預期!”這是很多業內人士對此數據的第一反應。今年以來,我國外貿在壓力中開局,特別是4月份,外部壓力驟然增大,因此這份亮眼的外貿數據來之不易。
筆者認為,4月份的外貿數據雖然“超預期”,但并不意外,這不僅是我國外貿發展韌性的體現,也折射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
首先,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出口的快速增長重塑我國出口競爭力。
今年以來,外貿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研發,出口產品競爭力大大提升,對外貿易展現出新活力。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我國出口機電產品5.04萬億元,增長9.5%,占出口總值的60.1%。其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4587.1億元,增長5.6%;集成電路4051.5億元,增長14.7%;汽車2649.8億元,增長4%。我國出口高技術產品1.52萬億元,增長7.4%,占出口總值的18.1%。其中,出口船舶和海洋工程裝備增長16.4%、工業機器人增長58.3%、風力發電機組增長45.5%。
高附加值、高技術產品的加速“出!庇∽C了“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也成為我國外貿新的增長點。
其次,更加多元化的市場布局為外貿增長注入了強勁動力。
面對全球貿易變局,中國正以多元化市場布局巧妙化解外部壓力。前4個月,我國對周邊國家進出口同比增長5.1%,增速較一季度加快1.6個百分點。其中,對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中亞五國進出口分別增長9.2%、9.9%。另外,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合計進出口7.25萬億元,增長3.9%。此外,截至目前,中國已經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與3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23個自貿協定,貿易伙伴與自貿“朋友圈”遍布五湖四海。
當前,在維護傳統市場貿易份額的同時,中國在積極拓展新興市場上也取得顯著成效,這種市場結構的優化,降低了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風險,成為穩定外貿的關鍵支撐和強勁動力。
最后,民營企業持續發揮外貿穩增長主力軍作用。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貢獻了我國外貿總值一半以上,在穩增長、拓市場、提信心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前4個月,民營企業進出口8.05萬億元,同比增長6.8%,占我國外貿總值的56.9%,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成為外貿穩增長的重要保障。
由此來看,4月份中國外貿數據“超預期”實際上是中國經濟結構優化與市場策略調整的必然結果,盡管我國外貿仍面臨復雜嚴峻的外部形勢,但依托行業政策針對性的支持、新興市場拓展、市場主體活力持續提升等,外貿總體穩固的大盤沒有改變,外貿的長期韌性仍具確定性。(安寧)
(責任編輯:孫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