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視頻行業有兩件事頗受關注:愛奇藝起訴虎牙直播侵權獲賠;搜狐抖音達成合作,抖音獲得搜狐全部自制影視作品的二次創作授權。如果說長短視頻的版權之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早已不算新聞,那么后者摒棄對立思維,邁出了行業走向合作共贏的第一步,則為我們觀察長短視頻之爭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
一段時間以來,長短視頻對于版權問題一直各執己見。從短視頻平臺看,短視頻二次創作可以提升作品的社會經濟價值,催生新的商業模式,已經成為很多影視作品宣發的重要陣地。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人世間》在抖音開通了官方賬號,多條點贊破百萬的視頻很大程度上助力了話題的發酵。但是從版權方角度看,未經授權的短視頻內容暗藏風險隱患,很可能泄露核心劇情。而劇集內容正是長視頻平臺付出真金白銀換來的核心競爭力,豈能輕易拱手?
長短視頻平臺要想達成共識必須厘清一個概念,那就是內容作品的財產屬性。無論是一段音樂、一篇文章還是一部電影,都屬于版權方的財產,也是內容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資源。早些年,電臺播放歌曲就缺乏付費意識,自認為作為大眾傳播平臺,播放歌曲是幫助作品傳播,天經地義。而事實是,按照國際慣例,音樂的詞曲作者或錄音版權擁有者都應該按比例得到音樂版權分成。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版權保護更為復雜。但無論技術如何發展,只要是規模化、商業化傳播他人作品,都必須獲得許可并支付相應報酬,這是合理的商業規則,也是我國著作權法規定的基本原則。只有讓版權價值得到認可,并將其轉化為實際的經濟效益,才有利于激發原創動力,進而促進整個行業繁榮發展。我國新《著作權法》對于著作權集體管理制度的完善,為短視頻行業規范化發展提供支撐。去年12月份發布的《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也釋放了明確信號:短視頻剪輯影視劇片段必須先授權后使用。隨著我國版權體系的日益完善,版權保護日趨嚴格,任何內容產品都不再是免費的午餐。
強調版權保護固然重要,但是,維權不是目的,讓版權發揮更大價值才是根本。過去,通過民事訴訟的途徑去解決侵權問題并獲得賠償是長視頻平臺的慣用做法。但這種方法的弊端是舉證難、維權難、周期長,彼此消耗,最終兩敗俱傷。在保護版權的同時,如何更好地推動創造、傳播與市場拓展是需要行業共同探討的課題。此次搜狐抖音達成合作是一個良好開端,建立長短視頻合作機制,創新合作模式,形成良性互動必將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尋求合作的途徑可以是多樣的,比如,短視頻平臺主動向長視頻購買版權,以供短視頻創作者進行二次創作;也可以在新劇宣傳推廣、創意營銷等方面與長視頻平臺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通過多種途徑實現創作者、版權方、用戶的共贏。
從長遠看,分蛋糕不如共同做大蛋糕。對于長視頻來說,離開了優質內容,平臺將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對短視頻來說,沒有創新只是搬運的產品是沒有生命力的。長短視頻形式不同,各有所長,應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把高質量內容作為平臺立身之本,把內容創新作為核心競爭力,以互利合作的胸懷共同為文化產業繁榮發展作出貢獻。(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