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職場的話題自帶“熱搜體質”。諸如“內卷”“00后整頓職場”等一出現總能迅速占領各大社交平臺的熱榜。與此同時,職場綜藝也是各大衛視和視頻平臺的“主力軍”,像《初入職場的我們》《令人心動的offer》《閃閃發光的你》都是近兩年綜藝賽道涌現出的爆款。
職場類內容為什么總能火?這與當前嚴峻復雜的就業形勢不無關系。疫情沖擊、經濟承壓、技術更新,就業壓力有所加大。大眾對就業相關問題保持高度敏感,職場綜藝也因此受到更多人關注。
熱門題材往往也容易變成社交平臺上爭奪流量的“戰場”。在社交媒體上,一些關于職場的討論為了獲取流量、吸引眼球,販賣焦慮,放大裁員風波,炒作“996”“007”“35歲”等話題;還有一些節目以揭露行業或社會潛規則為幌子,實則是為了滿足觀眾的獵奇心理。這些只追求短期爆款效應而忽視真正社會意義的節目,不僅浪費觀眾的時間,也背離了綜藝節目的公共價值。
當你看職場綜藝時,你在看什么?實際上,一些職場綜藝因較為真實地展現了當下年輕人的職場境遇,能夠引發大眾對一些公共話題的探討。比如近期在江蘇衛視播出的《閃閃發光的你》投行季中,就有“工作飯局中如何高效聊天”“如何避免團隊內耗”“年輕人該先就業還是先擇業”等多個話題登上熱搜。職場綜藝就像一面鏡子,關照社會現實,再通過準確把握和拆解社會痛點,輸出正向價值觀。這種讓大眾產生強烈共鳴的社會效果,是任何營銷手段都換不來的。
這代年輕人是知識焦慮的一代,就連休閑娛樂也希望能順便“漲知識”,因此,“知識”含量高的綜藝節目深受市場青睞。《閃閃發光的你》投行季選擇了一個專業門檻較高的行業,為了確保節目在專業性上站得住腳,節目組邀請的嘉賓都是金融學者、財經作家、教育行業創業者等業內人士,給有志加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上了一堂生動的就業培訓課。節目還通過有針對性的內容設置,還原真實的職場生態,畢業生們能從中學習到正確的職場觀念和技能,為促進大學生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
職場綜藝還可以發揮更大社會價值。比如央視總臺已經推出三季“國聘行動”,聚合央企、國企和民企的頭部就業資源,吸引各行業優秀企業參與直播宣講、積極與各高校對接求職需求,為畢業生帶來眾多就業崗位。
職場綜藝不只是職場人的舞臺。面對更有法律意識、更講究平等的新一代職場人,企業也要學會主動“接招”。比如,當代年輕人更注重情緒價值、更重視維護自己的權利,類似無故加班、職場歧視等現象應該引起用人單位的高度關注。在江蘇衛視與BOSS直聘聯合出品的《老板不知道的我》中,老板和員工打破上下級壁壘平等對話,重新定義職場關系,最終提升企業的運行效率。這樣的節目理念對打造健康職場生態起到積極作用。
當前,市場上的職場綜藝大多瞄準的還是那些自帶光環的高知、高門檻職業,選擇的實習生往往也都有一張精英化的臉譜。其實,還有很多職業值得進一步開拓挖掘。樂見職場綜藝關注更多平凡崗位,展示更多奮斗者的精彩人生。(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