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暑期檔電影《孤注一擲》到國慶檔《堅如磐石》,短視頻已經成為“種草機”,成功吸引了觀眾注意力。從數據看,短視頻熱度直接影響了票房走勢。業內人士指出,今日電影市場,誰抓住了短視頻,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領先一步。
一部影片的成功離不開宣傳推廣,國際電影強國都有高度專業化的推廣策略。合理營銷不僅能為電影市場拓展觀眾群,也對電影產業繁榮發展起到一定推動作用。前些年,我國電影營銷主要依靠微博、豆瓣等內容平臺。近年來,隨著短視頻用戶規模不斷擴大,內容生態不斷豐富,在引流和傳播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電影人順勢而為,積極探索短視頻與影視內容的有機結合,為影視作品傳播開辟了新陣地。
短視頻平臺正在為電影市場拉新、擴容。當前,電影市場的主力受眾向年輕一代轉移,下沉市場逐漸成為電影票房的主陣地。短視頻平臺用戶屬性與電影市場主力觀眾高度重合,從這個角度說,抓住短視頻營銷,就是抓住了下沉市場和年輕人。電影市場經過多年發展,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瓶頸。如果能用好短視頻陣地,吸引更多尚未養成觀影習慣、卻有文化娛樂需求的潛在觀眾“路轉粉”,對電影市場增量擴容具有重要意義。
短視頻營銷讓中腰部影片獲得更多破圈的機會。當前,電影市場頭部效應明顯,中腰部影片票房缺失,不利于市場健康發展。實際上,很多中腰部影片內容質量是過硬的,只不過沒有大明星大IP撐場面,很容易被市場埋沒。短視頻營銷如果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有助于中小成本電影增加曝光度,跑出票房黑馬,為電影市場注入更多活力。
短視頻營銷是一把雙刃劍,過度營銷無異于本末倒置,效果可能適得其反。今年幾部熱門電影在短視頻平臺的營銷頗有爭奇斗艷的味道。比內容,各種幕后花絮、高光片段,看似為影片埋下了不少爆梗,但由于實際內容一般,引發貨不對板的質疑。比煽情,各種觀眾痛哭的視頻不斷流出。當煽情、賣慘成為短視頻營銷的慣用套路,只會招致反感,甚至反噬電影口碑。要看到,短視頻本身也是文化產品,需要不斷創新。只有用獨特方式挖掘影視作品的豐富內涵,才能實現流量與票房的高效轉換。
還要看到,短視頻爆款不等于銀幕爆款,高流量也不一定能轉化成高口碑。大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電影內容本身不具備口碑發酵的潛力,靠短視頻招攬的新觀眾還是會毫不猶豫地選擇離場。電影是大眾的精神食糧,到底是追求短視頻平臺上的一時熱度,還是在觀眾心里留下一席之地,值得每一位電影人認真思考。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姜天驕)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