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會上,中國導演協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科幻電影工作委員會會長王紅衛表示:“盡管有了《流浪地球》的示范效應,國內科幻電影的創作與投融資仍然是‘雷聲大雨點小’。”下一個科幻爆款作品在哪里?引發觀眾、業界、學界的積極討論。
2019年,一部《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國內掀起一股科幻創作熱潮。2020年,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將科幻電影打造成電影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新動能。眼看風口來了,中國科幻電影為啥還是“難產”?必須承認,《流浪地球》的成功更多是依靠人海戰術和導演式作坊。而科幻電影創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高效率、低價格、穩定生產的制作體系才能可持續發展。可以說,《流浪地球》是金字塔尖,中國科幻電影的發展還需要塔基,要補的課還有很多。
電影是燒錢的行業,而科幻電影相比一般電影制作成本更高、難度更大。一方面,科幻雖熱,卻不是什么片子都能掙錢。有的科幻片耗資巨大,但票房和口碑雙雙失利,讓投資方損失慘重。票房風險高,資本自然謹慎。另一方面,科幻電影特效及道具制作耗資也高,制作過程存在許多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大投資風險,增加融資難度。
不可否認,科幻電影是科幻產業值得開拓的藍海。《2023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去年科幻影視產業總營收83.5億元,同比增長16.1%。其中,科幻院線電影票房實現平穩增長,科幻題材網絡電影占比有所提升,科幻微短劇成為科幻影視產業新增長點。不過,科幻電影要想在風口飛起來,還需多方面努力。
首先,加速培養創意人才。目前國內電影行業相關人才的儲備相對不足。舉個例子,美國科幻文學一年出版超過1000本新小說,而中國一年還不足100本。應加快培養相關人才,形成科幻創新高地。
其次,延長科幻電影產業鏈。目前中國科幻電影的成本回收主要靠票房和廣告。科幻作品具有極高的衍生品開發價值,加強對產品衍生價值的開發與利用,建立一套完整的衍生品開發產業鏈,有利于提高市場回報率,增強市場信心。
再次,穩定的投資環境也是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電影行業缺乏多元化融資渠道,投資者在決策時面臨更多風險和不確定性。如果能建立由政府資金、產業基金、創投基金組成的多元投融資體系,為科幻文化和科技企業提供便捷融資渠道,將會進一步促進科幻電影發展。同時,也需加強政策支持,如通過稅收優惠、資金補貼等方式鼓勵更多企業參與電影行業。
科幻電影不僅是文化產品,也展現著國家科技實力、制造能力,同時與社會科學思維、國民科學素質息息相關。展望未來,中國電影市場一定會出現更多像《流浪地球》一樣的爆款佳作,這也是國家科技進步、電影工業不斷成熟的必然結果。 (作者:姜天驕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