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新疆吐魯番市高昌區新城西門村,一排排安居富民房錯落有致,葡萄長廊與彩繪文化墻相映成趣。艾斯卡爾·買買提是新城西門村的村委會主任,也是村里的葡萄種植大戶。他告訴記者,葡萄是吐魯番的名片,也是新城西門村的主要經濟作物,全村2700畝耕地中,1900余畝都種植了葡萄。這幾年村里積極探索提高葡萄產業的經濟效益。
“無核白”一直是當地的傳統葡萄品種,最低價的時候只能賣2元一公斤。2020年,艾斯卡爾·買買提率先將“藍寶石”葡萄引進村里。通過科學的田間管理,第二年葡萄就結了果,以每公斤25元的價格被搶購一空,吸引了不少觀望的村民。如今,全村360余畝葡萄田完成品種改良,波爾特、深紅無籽、黑美人等新品種紛紛上架。種植戶阿迪力·玉蘇甫站在自家葡萄藤下說:“我家這幾年換成了‘藍寶石’和‘深紅無籽’兩個品種,去年鮮食葡萄賣到了35元一公斤。今年新品種掛果后收入應該會更好。”
依靠葡萄產業優勢,2018年新城西門村引進了一家葡萄干精深加工企業。“現在年加工8000噸葡萄、哈密瓜、紅棗等干鮮果,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的大型商超。”吐魯番絲路明珠農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永旭介紹,公司每年給村集體繳納租金70萬元,還解決了80余名村民的就業。
葡萄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延伸。新疆絲路驕子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銷售經理馬玉說,企業2023年落地新城西門村后,通過直播銷售當地哈密瓜、葡萄、葡萄干等特色干鮮果品。“葡萄干是我們賣得最好的產品之一。在當地收購、加工后銷售,形成了生產、加工、銷售鏈條。”馬玉說。
依托“坎兒井文旅綜合體”的金字招牌,新城西門村打造了以葡萄文化為主題的巷道,引導村民打造家庭小客棧50余家。2024年,該村吸引游客12.5萬人次,更多群眾吃上了旅游飯。(經濟日報記者 耿丹丹)
(責任編輯:施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