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鏡茹
9月29日,據“優必選科技”公眾號消息,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智慧物流子公司UQI優奇與天奇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奇股份”)正式簽訂采購合同。天奇股份將采購總價3000萬元的優必選工業人形機器人Walker S系列,該筆采購將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交付。此前,優必選已獲得國內某知名企業2.5億元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采購合同。
目前,Walker系列工業人形機器人已進入多家工廠實訓。公司相關人員表示,后續將持續提升Walker系列人形機器人量產能力,以滿足客戶的交付需求,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邁向真實場景應用。
事實上,除優必選外,近期還有多家企業相繼公布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重大進展。
7月份,上海智元新創技術有限公司與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標中國移動旗下公司“人形雙足機器人代工服務采購項目”,合同金額高達1.24億元;9月初,星塵智能(深圳)有限公司宣布與上海仙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人形機器人千臺級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兩年將向工業制造、倉儲物流等場景部署上千臺AI機器人。
大額訂單的頻頻出現,傳遞出一個明確信號:經過多年的技術驗證,人形機器人正逐步進入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關鍵階段。
《2025人形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產業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具身智能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52.95億元,占全球市場約27%;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82.39億元,占全球市場約50%。
“從百臺到千臺級別的訂單突破,意味著行業第一梯隊企業已具備批量交付能力。訂單數量既是市場認可的體現,也是推動成本下降、加速規模化的關鍵。”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洪勇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人形機器人走向大規模應用的過程中,工業場景被認為是最現實、最適合的“試驗田”。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月份至8月份,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為51.2萬套,同比增長29.9%,顯示出制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的加速趨勢。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數字平臺應用中心總監周曉玲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首先,工廠場景覆蓋要足夠豐富,才可能形成自循環。其次,機器人大腦需要越來越聰明,具備更強的判斷和決策能力。最后,通過具身智能提升其任務廣度,使一個機器人可以完成更多工作,減少重復配置。”
與此同時,隨著AI大模型、感知算法、伺服電機、減速器等領域的持續突破,也使得人形機器人在靈巧度、穩定性和自主性方面取得大幅進步。
“過去主要出現在展會或實驗室的人形機器人,如今已經能承擔零部件搬運、質檢、物料周轉等具體工序。技術進步疊加量產成本下降,推動了大額采購合同的出現。”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人形機器人的落地不僅僅是單一企業的突破,而是從核心零部件到系統集成、從軟硬件平臺到整機制造的全產業鏈躍升。隨著規模化應用的不斷推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創新將進一步增強中國在全球機器人領域的話語權和競爭力。”張孝榮表示。
可以預見,工業場景只是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起點。未來,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下探,人形機器人有望進一步拓展醫療康養、教育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