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上午,我國首個“風光火儲一體化”大型綜合能源基地外送項目——隴東至山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簡稱隴電入魯工程)正式投產運行,50%以上的輸電量為綠電。
這標志著我國“西電東送”再添一條電力外送“高速路”,綠電東送能力快速提升。
隴電入魯工程于2023年開工建設,工程起于甘肅慶陽換流站,止于山東東平換流站,途經甘肅、陜西、山西、河北、山東五省,線路全長915公里,總投資202億元。
記者8日從甘肅省發改委獲悉,與國內現已投產的多個特高壓直流通道不同,隴電入魯工程配套電源145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1050萬千瓦,并首次在送端基地配置儲能105萬千瓦,將風、光、火、儲能等不同形式的能源打捆外送,可實現多能互補,提高電力余缺互濟,有效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實現更大范圍電力資源優化配置。
該工程每年可向山東輸送電量360億千瓦時以上,相當于近1000萬戶家庭1年的生活用電量,減排二氧化碳1600萬噸。
隨著隴電入魯工程建成投運,甘肅目前已投運兩條特高壓直流通道,此外還有兩條正在建設或謀劃建設。
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十五五”中期,甘肅電網將形成“四直多交”外送格局,構建起“西電東送、北電南供”的綠色能源大動脈,屆時甘肅每年至少會有1600億千瓦時的電量送往全國各地,相當于現在甘肅省一年的用電量。
作為西北電網總樞紐,甘肅電網承擔著西北區域功率交換、多種類電源互濟、電力外送等重要任務。西北地區是我國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的“主戰場”,也是我國“西電東送”的主基地。“十四五”以來,甘、青、寧、新西北四省區新能源裝機規模穩步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四省區新能源裝機規模分別占當地總裝機規模的70%、64%、55%、50%以上,成為當地第一大電源。
(本報記者王銘禹 多蕾)
(責任編輯:劉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