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新聞發布會現場。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5日訊(記者 李方) 9月25日,第三十二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本屆農高會以“新質生產力·農業新未來”為主題,將于10月25日至29日在陜西省楊凌示范區舉辦。
本屆農高會主動適應改革,強化頂層設計,突出市場化辦會理念,堅持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施鄉村振興、傳承中華農耕文化、建設農業強國和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大局,全面推進籌辦工作。
在展覽展示方面,以線下線上融合、館內館外結合、國內國外聯動的方式,全面展示交流國內外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企業在核心種源、關鍵農機裝備、農業節水、智慧農業、數字農業等農業新質生產力方面的優秀成果,展覽分為室內展、田間展、云上展、海外展四個板塊,開展專業化、場景化、聯動化展覽展示。
其中,室內展總展覽面積14萬平米,設置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展(農業新質生產力展)、國際農業交流合作展、特色現代農業展、農業實用技術推廣展、智慧農機裝備展、名特優新農產品展等六個展館展區,農耕文化及好物美食兩個農文商旅融合體驗區,一個種子交易大市場。和往年相比,今年農高會邀請招展首次實現全國各省市縣政府、省農科院、農業大學、國家農業龍頭企業全覆蓋,農業農村部、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農科院和北京、上海、廣東、甘肅等30個省(區、市)以及上合組織國家、非洲國家、荷蘭、瑞典等41個國家共1800余家企業參展。農高會期間,將同期舉辦上合組織農業博覽會,促進上合組織國家的經貿文化交流與合作。
田間展聚焦“365天永不落幕田間推廣展”主線,重點圍繞“現代種業、耕地保護、農業節水、智慧農業、鄉村和美宜居、產業富民增效”等板塊,以“技術、品種、模式”展示為核心,在楊凌示范區設置11個集中展示點和12個示范推廣點,開展場景化、集成式、全產業鏈田間推廣展示,深化農文旅產業融合,讓展覽展示有看頭、有學頭,技術可帶走,模式可推廣,直觀、生動展示楊凌農業科技成果及示范推廣應用新圖景。
云上展聚焦數字賦能,進一步加大AI、VR、AR等數字化技術在農高會展覽、活動、交易、服務、宣傳等各方面的應用場景開發和應用,為國內外客商提供線上全景觀展、線上對接撮合、線上展示交易平臺,打造數字化展示應用新場景、新亮點。
海外展設在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依托當地的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國(陜西)商品交易中心和上合組織農業基地中烏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舉辦展覽展示、投資貿易及宣傳活動三個板塊內容,推動更多特色農產品、農業技術及農機裝備“走出去”,持續擴大“楊凌農高會海外展”品牌影響力。
值得關注的是,本屆農高會會期,邀請了“與輝同行”團隊走進楊凌農科城和楊凌農高會,展示農高會上的前沿農業科技成果、特色農產品,助力農業科技推廣與農產品銷售,傳承弘揚中華農耕文化,為鄉村振興增添新動力。
在會議活動方面,本屆農高會將舉辦會議論壇、成果發布、投資貿易、賽事評獎四大板塊25項重點活動。
其中,會議論壇板塊聚焦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和農業“政產學研用金服”全產業鏈資源合作,圍繞現代農業科技創新、產業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等主題,共安排開幕式、2025上合組織現代農業發展圓桌會議、2025國際蘋果產業科技創新大會、第七屆全國農民教育發展論壇、第七屆楊凌種業創新論壇、第十九屆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農耕文明研究國際學術會議、2025鄉村振興論壇、2025年全國農業與氣象科學技術創新交流推廣會、第五屆世界奶羊產業發展大會等10項重點活動。
成果發布板塊,聚焦打造農業科技成果權威發布平臺,重點舉辦全國百千項農業科技成果發布活動(100項重大農業科技成果、1000項優秀農業科技成果、50項高價值農業專利發布活動);農高會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四新”發布活動;《2025中國旱區農業技術發展報告》和《2025中國農業產業投資報告》發布、百名專家服務“三農”咨詢等4項活動。
投資貿易板塊,聚焦農業產業建圈強鏈,重點舉辦楊凌農高會推介暨洽談簽約系列活動、全國農業龍頭企業招商對接活動、未來農業產業發展大會、2025陜臺農業合作懇談會、2025功能農業與食品產業發展對接交流活動、全國農產品采購商聯盟走進楊凌農高會暨“千商萬戶”采購對接活動、農業科技人力資源交流活動等7項活動。
賽事評獎板塊,聚焦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重點舉辦第五屆全國現代農業創新創業大賽,以市場化方式舉辦中國好蘋果2025大賽總決賽、第二屆睿抗(楊凌)農業機器人應用賽、后稷獎評選及鑒寶農高會等4項活動。
本屆農高會由中國農業展覽協會、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中國農業科技國際交流協會、中國農業國際交流協會、楊凌會展集團主辦,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陜西農業發展集團、陜西廣電融媒體集團支持,中國國際商會、科技日報社、農民日報社、全國農業科技成果轉移服務中心、中國開發區協會、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中國蔬菜協會、農業科技報社等機構協辦。